【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林麗青報道:現代摩登都市深圳,或曾是侏羅紀時期恐龍生息繁衍的地方?生活在1.9億年前的本內蘇鐵花化石和本內蘇鐵植物類群在深圳大鵬的首次發現,引起了國內外科學家的廣泛關注。近日,多位來自國內外的地質、古生物科學家匯聚深圳大鵬,就大鵬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進行論證。專家指出,大鵬侏羅紀海岸足以媲美英國侏羅紀海岸,但申遺需假以時日,目前需做好科學研究和保護工作,且需引入政府部門的支持。也有國際專家建議,大鵬可牽手香港進行區域性科學研究,提升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整體優勢。
探奇侏羅紀植物化石
英國南部英吉利海峽的多塞特和東德文海岸被稱為侏羅紀海岸,是世界上最奇妙的自然景觀之一。在深圳東海岸,也有一條典型的「侏羅紀火山地質遺蹟海岸線」。地質學者段維發現的被廣泛報道為「深圳第一花」的本內蘇鐵花化石和侏羅紀古植物化石,便是在這條海岸線上。
記者近日跟隨國內外地質專家前往深圳水頭沙進行野外考察。段維指著近在咫尺的山脈說,「深圳第一花」等早侏羅紀植物化石便發現於此。記者發現,路邊植被掩映處的一塊綠色標誌牌,上標「英管嶺古生物化石埋藏點」,標誌牌上寫著,「英管嶺位於南澳街道北西約1.5千米處,山麓附近出露早侏羅紀的沉積岩,在炭質板岩中,埋藏有大量的雙殼類、菊石及植物化石,主要有花蛤、香港菊石、本內蘇鐵、新蘆木等。此化石點表明早侏羅紀的海侵達到了深圳和廣東大陸。」專家們在段維的引領下攀登上岩層,一睹早侏羅紀植物化石風華。「實在是太漂亮了」,古生物專家、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白志強向記者展示了他剛剛拍攝的化石照片。只見到黝黑的岩石背景中,羽葉完整的植物化石以白色淺色狀態完美呈現,讓人赞叹不已。
具有區域國際性意義
在深圳大鵬新區南澳水頭沙深圳第一花遺址陳列館,記者看到了這塊1.9億歲的本內蘇鐵花化石。繁茂的蕨葉間,一朵卵圓形呈開放式、如杯子般大小貌似花的物體,栩栩如生。
王永棟認為,深圳發現的這個化石和地層具有國際對比意義。「這些化石的發現能把廣東地區的海洋和陸地交互的地方,精確到全球等勢對比,這就變成國際地層對比,具有區域國際性意義。」王永棟說,而深圳大鵬發現的侏羅紀地貌是國內唯一一個受到海洋海侵影響的地方,這種海陸交互相的地層,對於生命演化、地球環境、地球古氣候變化等大量科學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意義。
深圳「第一花」的發現地英管嶺,是大鵬灣水頭沙最高峰,也是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一部分。因為與鄰近的香港相類似的地址狀况,在此次國際專家討論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大鵬新區轄區及鄰區海岸地貌、古生物化石資源、地質公園、植物園、現代珍稀生物物種以及人文歷史資源等可進行有機整合,打破地域限制,統一納入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範圍;也可考慮開展港深合作進行聯合申報。國際古植物協會副主席、地質古生物專家米哈爾波帕博士就建議,大鵬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開展合作研究,以便獲取更多植物化石,并進行對比研究。
申遺至少需十年
對於大鵬侏羅紀海岸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一事,王永棟認為,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要求非常嚴格,要通過非常嚴格的程序,包括地質調查、科學研究、人文歷史自然等方面的大量研究工作,此外還涉及到國土資源、城鄉建設部等部門。「最樂觀也要十年左右時間,」王永棟指出,申遺事宜需要深圳及廣東政府的介入和支持,且需做好研究和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