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南海之争或助推两岸破解互信僵局

2016-07-14
来源:凤凰网评论部
 

  由於蔡英文當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及其核心內涵“一個中國”原則,近段時間以來,兩岸政治互信開始逐漸遞減,日漸脆弱。7月1日台灣上演的雄三導彈“誤射”事件,則讓兩岸本來已經岌岌可危、搖搖欲墜的政治互信,更加雪上加霜。

  毫無疑問,菲律賓仲裁案的結果,對兩岸都帶來了重大沖擊。但“禍兮福之所倚”,所謂危機也是轉機,如果兩岸能夠妥善處理,也有可能將“壞事轉化為好事”。這至少可以讓兩岸特別是台灣方面重新認識到兩岸互信的重要性。若是兩岸不和,外部勢力則會趁虛而入,對兩岸分而治之,逐漸侵蝕中華民族在南海的權益;若是兩岸可以建立互信,則可以在關鍵時刻互相聲援,共同捍衛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從客觀現實來講,兩岸也亟需建立初步的政治互信,這是一種外部危機下的形勢所迫,別無選擇。目前仲裁結果雖然已經出爐,但這並不是終點,而只是一個起點,南海地區並不會自此之後就會走向風平浪靜,反而在美國等域外勢力的強力介入下,有可能會進一步風高浪急。菲律賓、越南等國也有可能以仲裁結果為借口,提出更加無理的要求。

  因而,對於兩岸而言,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如何維護好各自在南海的合法權益,對於雙方而言,都是一個重大考驗。而深化彼此互信,對於兩岸來講,都不失為上上之策。

  從大陸的角度來看,若是兩岸能夠維持一定的政治互信,即使無法做到公開聯手,但在關鍵時刻兩岸能夠像此次菲律賓仲裁案一樣,保持相對默契,互相補台而非拆台,那也將產生重大的意義。這一方面可以讓大陸無需再為考慮台灣的態度而分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南海權益的維護當中,另一方面則可以打破外界“兩岸不和”的幻想,顯示在大是大非的原則性問題上,兩岸始終都會站在民族利益的高度,全力以赴去維護中華民族在南海地區的共同“祖權”。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在南海爭端中,台灣畢竟勢單力薄,力量有限,而這也是2013年台灣漁民被菲律賓公職人員血腥槍殺,太平島屢屢遭受越南挑釁的重要原因。但台灣如果能夠背靠大陸,而不是孤單作戰,則可以瞬間強化其維護南海權益的信心和實力,將在各方博弈中為自己爭取到更好的籌碼。

  兩岸繼續維持和平發展,這是兩岸民眾共同的心聲,相信沒有人願意看到兩岸同室操戈、炮火相向。在南海問題上,也同樣如此,沒有人願意看到兩岸在南海問題上反目成仇、怒目對視,反而希望兩岸可以維持基本互信,從民間開始,通過史料分享等方式,強化中華民族對於南海合法權益的曆史依據和法理基礎。

  目前兩岸都分別保存著與南海有關的寶貴史料,特別是台灣方面珍藏著許多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中國劃設南海斷續線的原始檔案文獻,但由於條件所限,這些檔案並未對外公開,更沒有向中國大陸開放。若是兩岸可以共同研讀彼此史料,無疑可以相互印證,互信補充,進一步確認中華民族對於南海的主權。當兩岸民間交流達到一定的熱度和頻度之後,甚至還有可能會發生“以民促官”的效應,推動兩岸官方展開正式的交流對話。

  兩岸維持互信和保持交流,已經成為兩岸民眾的普遍共識,而其基礎就是“九二共識”。台灣競爭力論壇近日的最新民調顯示,47.5%的台灣民眾都支持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遠遠高於32.3%的反對接受“九二共識”的人數。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