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上半年經濟成績優預期

2016-07-16
来源: 香港商报

  上半年經濟成績優預期

  新舊動能轉化不足系列潜在風險仍存

  中國上半年的經濟「成績表」昨日出爐,GDP同比增長6.7%,好於預期,顯示中國經濟整體平穩運行。在民間投資急劇下滑、新舊經濟動能轉換不足的情况下,房地產的快速回暖和基建投資持續加碼被認為是上半年經濟能夠實現穩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受訪專家認為,在中國經濟再平衡過程中,經濟結構在繼續優化,新經濟動能已開始發力,但新動力仍然不足。專家指出,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另外,在國內外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况下,中國經濟或可能面臨人民幣匯率貶值、企業債務違約、銀行壞賬快速上升等一系列風險。香港商報記者朱輝豪

  經濟實現平穩增長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7%,好於預期;中國二季度GDP同比6.7%,與一季度持平,均高於此前設定的6.5%區間下限,顯示出中國經濟整體運行平穩,持續下行的局面有所放緩。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同比增長3.1%,第二產業增長6.1%,第三產業增長7.5%。從環比看,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8%,預期1.6%,前值1.1%。上半年經濟主要表現為:農業生產基本穩定,夏糧產量略有減少;工業生產穩中略升,盈利狀况有所改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商品房待售面積減少;市場銷售平穩增長,網上零售增長較快;進出口降幅收窄,一般貿易比重上升;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工業品價格同比降幅收窄;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農民工收入繼續增加;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進展。

  促增長政策奏效

  中山大學港珠澳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在上半年下行壓力較大的情况下仍能使增速落在預設區間是相當不容易的,這與中國政府實施的一系列經濟穩增長政策關系密切,地方政府在配合政策實施方面也起到了關鍵作用,總體上值得肯定。他指出,中國經濟能夠實現平穩增長離不來兩樣東西:固定資產投資和內需的拉動。其中,國企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另外,上半年房地產的快速回暖對經濟穩增長貢獻良多。

  新經濟動能

  開始發力

  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主要依靠國內需求,高新技術產業在加快,戰略新興產業也在加快,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一方面在穩增長,一方面要發展新興產業和服務業,以期產生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在新舊動力轉換的過程中,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等方面的增長在不斷加快,將扮演著經濟穩增長的重要角色。

  互聯網+后勁十足

  數據顯示,以網購為代表的消費新業態繼續快速擴張,網上零售占消費比重進一步提升。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22367億元,同比增長28.2%。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8143億元,增長26.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6%。另外,受益於充電技術進步、新款車型不斷推出、充電設施逐步健全等,前5個月新能源汽車銷售12.6萬輛,同比增長134.1%。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而言,新動能對增長的動力還難以抵消舊動能對增長下行的下墜力。以互聯網、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等為代表的經濟新動能雖然近兩年發展顯著,但由於其規模體量較小,仍不足以對冲受國內外經濟復蘇緩慢因素影響的過剩傳統制造業大幅下行的牽制。

  熊衍飛也認為,新經濟目前主要表現為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和智能制造,這些行業還處於導入期或是成長期,它們對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力或有限。但這些新業態孵化、積累、蛻變后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動力,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內需和產業投資。

  房地產續當「火車頭」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從產業結構來看,三產繼續保持較快發展,上半年三產占GDP的比重達到54.1%,同比增長1.8%。從需求方面看,需求結構有改善,三大需求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73.4%,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2個百分點。資本形成貢獻率是37%,服務和貨物貿易净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率是-10.4%,從三大需求來看,內需仍是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決定因素,消費的貢獻在提升。

  投資消費仍是增長動力來源

  稍早前公布的上半年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的外貿依然疲軟,出口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大為減弱。在傳統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則有所增強。房地產和基建項目投資被普遍認為是上半年經濟穩增長的「火車頭」。上半年,內地樓市在寬松政策的刺激下,一線城市和一些重點二線城市樓市持續火爆,出現了量價齊升的火爆局面,而且帶動了三四線樓市的快速回暖和相關上下游行業的復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可或缺。

  不過,上半年樓市的火爆局面自5月底以來已有所降溫,房地產投資和銷售面積均已出現回落。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663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0%),增速比1-5月份回落0.9個百分點。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643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9%,增速比1-5月份回落5.3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48682億元,增長42.1%,增速回落8.6個百分點。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金融學博士熊衍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房地產與民生直接相關,尽管它對穩定上半年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可以看到這種拉動作用將被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可以預計,下半年或可能推出的部分城市起徵房地產稅也將繼續削弱反彈的力度。因此,下半年房地產能否持續提振中國經濟仍值得觀察。

  民間投資下滑局面難扭轉

  尽管基建投資在持續加碼,但在房地產投資和制造業投資減緩的影響下,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值得注意的是,與國有企業投資大幅增長相比,此前外界擔憂的民間投資大幅下滑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改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5836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投資91089億元,增長23.5%;民間投資158797億元,增長2.8%,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5%。

  投資國進民退持續

  「下半年想扭轉民間投資下滑的態勢很難,因為這種下滑是一種綜合性因素的影響,集中反映了民資對經濟前景和投資回報率的擔憂。」林江說,隨著下半年互聯網金融政策的進一步收緊,將在很大程度上對民間融資形成限制,進而影響下半年民營經濟的發展。另外,雖說政商關系要重新定位,但營商環境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根本性轉變,這些人為因素也會對民營企業力爭上游造成一定的影響。

  正如林江所言,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國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集中偏好於有國企背景的大型企業,而尽管全社會的流動性還是保持了相對充裕,但由於體制機制上的種種原因,中小微企業往往不得不轉向銀行外的民間借貸機構。

  熊衍飛分析認為,上半年民間投資急劇下滑與目前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庫存增多、人民幣內外貶值和互聯網+冲擊有關。在經濟下行背景下,民營企業主在投資方面傾向於削減或維持現狀,這種態勢不可避免地削減經濟增長中的投資部分,但削減的部分很大程度會被基建投資和國企投資填平,「國進民退」趨勢明顯,這種趨勢在下半年恐將持續。

  供給側結構改革仍是基調

  在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保持經濟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平衡是中國高層一直強調的。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如何落實備受外界關注。

  統計局發言人稱,今年上半年「三去一降一補」成效初顯。數據顯示,上半年,原煤、粗鋼產量同比分別下降9.7%和1.1%。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1.1%。3-6月,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4個月減少。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8%,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減少0.22元。

  三去一降一補有成效

  林江在評點五大任務的落實情况時表示,上半年「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確實有了一定的進展。在去杠杆方面,政府查處投融資平台有一定的成效;在去產能方面,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的產能清算有一定的落實,也在打破剛兌讓部分國企淡出市場;房地產去庫存在降契稅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一、二線城市的庫存得到釋放;在降費稅方面,上半年仍看不出其中的成效,政府是在吸引民間資本對制造業的投資進行鼓勵,但如今的「營改增」降稅減費的成效有待觀察;如果民企對前景的不確定性心存芥蒂,下半年在補短板方面的實質性進展仍不會十分顯著,這還要靠倒逼政府治理能力的創新,來提升政府效能。

  中央財辦主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鶴在上半年剛剛結束就馬不停蹄地在各地密集調研,探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的進展和進一步深化的方針政策。觀察人士認為,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政府下半年的工作重點。

  經濟風險不容小覷

  進入下半年,中國經濟在新舊動能轉換仍「青黃不接」、國內外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况下,面臨的下行壓力和可能存在的風險不容小覷,中國高層也多次強調,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不時提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幣匯率持續小幅貶值引發外界的不安,擔憂和看空中國經濟的聲音甚囂塵上。不過,與去年8月份匯改和今年1月份匯率貶值引發全球金融動盪局面不同的是,這次人民幣匯率貶值在英國脫歐公投的背景下,卻顯得相當平靜。稍早前公布的6月份外匯儲備意外走高也讓外界吃了一顆「定心丸」,匯率貶值引發的資本外流情况仍有待觀察。

  經濟下行壓力仍大

  林江認為,人民幣貶值壓力是存在的,尽管中國高層否認這一點,但市場不一定買賬。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是,如果不搞量化寬松政策,經濟增長就會受到挑戰;而如果反之,則匯率貶值引發的資金外流將更加厲害。他認為,長期而言,匯率是要貶值的,央行希望是有秩序的貶值,而匯率貶值對經濟的影響是把「雙刃劍」,正常而言,匯率貶值對出口有利,但出口不僅僅與匯率因素有關,如果外需持續疲軟,對擴大出口可能起不到太大作用,反而對進口的消費很有影響。

  熊衍飛指出,下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包括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城投債信用風險和金融系統內風險傳染等。另外,隨著下半年各企業債券的陸續到期,上半年信用債不斷違約的事件或會卷土重來。他指出,信用債違約事件在債券市場上將會是一種常態,打破剛性兌付,讓投資者提高風險識別能力也是監管層的態度。

  除了民間投資急劇下滑、匯率風險和企業債務風險外,銀行壞賬風險也被認為值得警惕。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1%,比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有所升高,不良貸款規模創11年新高。盛來運稱,總的來看,今年以來,在改革創新深入推進和宏觀政策效應不斷釋放的共同作用下,國民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為完成全年經濟目標奠定了較好基礎。但也要看到,國內外環境依然复雜嚴峻,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