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83

項目投資難治西部發展“貧血癥”

2016-08-05
来源:中國產經新聞

  本報見習記者 張毅報道

  盡管近年來,國家一直對西部進行政策扶持和項目投資,但地區經濟增速飛漲之下,人均可支配收入卻仍然不高。這在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和居民收入數據中,表現突出。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6年上半年31個省市自治區居民收入數據和經濟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了6.5%,接近上半年6.7%的經濟增速。

  與此同時,據有關媒體報道,按名義增速的標準,分析比較之后發現,上半年全國有24個省份的城鄉(名義)居民收入增速跑贏了GDP名義增速;而貴州、海南、重慶、西藏、上海、安徽、福建等7個地區的居民收入增速,都未超過GDP增速,這些地區實則都是名義GDP增速很高的地區。

  不容忽視的是,從統計數據看,東西部的居民收入差距較大仍然是關注重點。梳理后可以得出,這和西部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仍然不高息息相關,農村地區則表現尤甚。

  據上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31個省市自治區,西藏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最高,分別為10.4%、11.7%,分別為13899元、3151元;而上海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9030元、14638元,分別達到西藏2倍和4.64倍。

  對此,中研普華研究員譚小龍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解釋:“西部地區長期以來經濟基礎較差,雖然目前經濟增速加快,但是由于經濟總量較小,人口基數大,想要在短期內追趕東部地區還有很大的困難。“

  近年來,國家一直致力于西部地區的扶持和開發,大項目大投資之下,西部地區經濟增速提升很快,這從上述數據中不難看出。但是,何以大項目大投資拉動GDP之下也未必富民?

  “總的來說,經濟增速提高,人均GDP水平也會提高,這是正相關的。但是這里面還有一個階段性的問題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據有關專家介紹,目前在國內西部投資的項目,多數是基礎設施或者是政府項目,富民的民生工程以及增收的項目相對較少。

  我們說GDP增速,一直都有“輸血”和“造血”兩種說法。白明繼續補充道:“目前,國家對于西部地區的建設也好、投資也好,大多屬于"造血"功能類的項目,比如基礎設施、環境工程的建設等。而"造血"類項目的投資,不同階段體現的效益也不同。這有點類似于"要想富先修路"的思路。”

  譚小龍進一步指出,所有增收富民的投資都必須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保障工程,這也是長遠發展的前提。可以預見的是,在基礎工程建設完善之后,將會吸引更多產業投資,也將拉動當地就業和富民項目發展。

  “畢竟不能一直依靠國家"輸血"資助,這只是一時的。把基礎打好,后期才能依靠自己,真正的發展起來。”白明對記者強調道。

  至于未來西部如何繼續推進發展,白明也給出了相關建議。比如: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等政策的推進和推新;繼續聯合邊境和少數民族地區協同發展;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實現各地互聯互通等。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