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

獨立的直播和問答還能走多遠?

2016-08-11
来源:新浪科技

  眾多獨立直播App,能有幾個留下來?

  新浪科技 李根

  在去年遍地O2O創業的時候,《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到訪中國,在被問及中美創業創新的差異時,他表示:矽穀的創業創新多來自技術驅動,中國則市場激勵使然。

  這位當時在中國備受追捧的風投教父感歎於中國市場紅利的巨大和創業者不顧一切的冒險——顯然,他不理解在技術門檻有限的O2O領域,為什么每一個參與者都認為自己有利可圖?

  彼得-蒂爾在他的書中強調的是垂直縱深、實現壟斷、獲取定價權,然後持續創新。他當時甚至還提醒中國創業者,雖然人口眾多,市場紅利明顯,但“紮堆創業”並非健康的現象。

  一年後,當有人拿著中國最火熱的移動直播和付費問答向他提問時,彼得-蒂爾更加詫異於中國創業者在這兩個“功能”上展現出的熱情,“這難道不是Facebook等產品上的一個功能而已嗎?”

  直播標配化

  實際上,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也對直播有過相似的評價,他在解釋直播的投資邏輯時說道:“現在看,移動直播是今年大風口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直播有可能成為所有網站的標配。更重要的是,直播賽道能夠誕生百億美元級別的公司,這個參照坐標是PC互聯網時代的YY。YY估值是30億美元,是半PGC,移動直播平台面臨的用戶更廣,市值能到達到百億美元。”

  但這位映客App的投資人顯然低估了中國人關於風口創業的熱情,以及直播被迅速標配化的速度。網絡上曾廣為流傳著一張“百家直播”的圖,它極其形象地展現了現今直播創業的瘋狂。

  但隱而不宣的事實是,除了這些專門做直播的創業項目,還有更多的直播App和直播按鈕,出現在每一個稍有關聯的網站和App中。

  目前用戶活躍度和市值均創新高的微博,以接入一直播的方式推出微博應用內的直播;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出於社區活躍度考慮,也不斷加碼直播,甚至推出了獨立應用哈你以顯示決心;職場社交應用脈脈推出職播,看臉社區顏值也利用美女帥哥資源,鼓動更多用戶參與到平台內的直播中來,甚至不惜以獨家簽約的形式。

  社交應用外,戰局初定的視頻廠商們也不願錯過這趟直播專列。優酷土豆推出來瘋,愛奇藝有奇秀,騰訊視頻牽出騰訊直播,而百度視頻則專門請來Anglababy推廣旗下直播業務。

  除此之外,門戶網站和新聞媒體都開始把直播當做業務的重要補充,或通過合作,或通過自建,直播成為風口之下的標配性功能。

  如果按照最大限度占有用戶時間來評價直播,那一個人在一個時間段內,斷然不會同時打開兩個直播。一方面是百家直播賽道擁擠,另一方面是成為固有流量平台的標配功能。獨立直播App能走多遠?還能走多久?令人擔憂。

  問答功能化

  同樣的情況其實也出現在另一火熱的領域——付費問答上。

  隨著收入分成模式的解決,以及提問成本的降低,付費問答在分答、值乎之後,同樣帶來市場跟風。除了名目不一的創業項目,社交和內容相關的領域,也像把直播加入Tab欄一樣把問答或付費問答攬入其中。

  比如在“騰訊投資今日頭條”的傳聞沸沸揚揚之際,今日頭條方面最後是以“問答”的形式作出的官方辟謠和說明。當時由今日頭條員工提問,CEO張一鳴回答。一問一答之間,今日頭條的問答功能被最大限度推到台前。

  其實在張一鳴正式辟謠前,包括新浪科技在內的多家媒體就已收到風聲:今日頭條將在周一上午做出正式說明。但記者們並不曾料到官方回應會以這種形式公開,而且就在媒體傳播的過程中,更多人知道了今日頭條的“問答”功能。

  另一趁熱加碼內容問答的項目是脈脈。在令分答初期迅速火爆的“八卦”和“窺私”漸趨平息之際,脈脈則玩起“匿名爆料”和“付費查看”的把戲,並將該付費問答功能稱為“業問”。

  此外,更多垂直行業平台,例如醫療、母嬰和在線教育等也紛紛將付費問答納入平台功能中。而另一可靠的消息是,百度和網絡新聞媒體都在計劃如何利用付費問答提升活躍度和用戶參與感。

  在成為功能化的產品設計後,為付費問答探出一條新路的值乎和分答們,或許很難能開心起來。

  IM和郵箱的曆史經驗

  不過,標配化和功能化背後的直播及問答並非沒有獨立壯大的可能。至少從短暫的中國互聯網曆史上來看,IM和郵箱等都成經曆過類似的局面,而現在,這兩個領域長出了兩家大公司:一家是騰訊,另一家是網易。

  依靠IM溝通工具QQ長成巨頭的騰訊,當初也一度因為IM工具標配化的問題備感苦惱。在IM盛行之時,每一家主流互聯網公司都開發過屬於自家的IM溝通工具,一方面是出於相互競爭,另一方面則是出於企業安全。甚至到現在,百度內部的溝通工具是“百度Hi”,阿裏巴巴則使用“來往”和“釘釘”,新浪還保留著“新浪UC”。

  那當時羽翼未豐的QQ何以脫穎而出呢?多位分析人士認為,QQ對於產品的迭代和用戶體驗的把握是最主要原因。比如當時QQ皮膚和環裝等功能,又如通過QQ遊戲大廳成功黏住不少用戶。

  “至少讓你的老用戶始終都在,並能沉澱下來,這是標配化大潮中必須要保住的領地。”上述分析人士總結稱。

  另外,以郵箱壯大的網易,如果從事後總結的姿態來看,可以歸結於產品打磨背後的極致主義,“免費、當時看起來極其耗錢的大容量和易用性等,都是網易郵箱最後沒有被擠到牆角的最關鍵原因。”

  也就是說,無論是IM還是郵箱,都曾在當時經曆了標配化和功能化的過程,但都依靠產品和體驗上的優勢得以存活壯大。但另一方面也能看到競爭的殘酷性,至少QQ和163之外,其他的IM工具和郵箱都成為了附著在其他網站上的標配性功能。

  “能活下來,但可能有且只有一個。”對於目前標配化和功能化的直播及問答來說,未來或也難逃這一宿命,並且在燒錢競爭的當前,這種宿命可能還會加速到來。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