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83

創業難逃D輪魔咒:天使到D輪概率僅1%

2016-08-16
来源:投資界

 

  

用盡洪荒之力跑贏對手,卻難逃D輪魔咒:天使到D輪概率僅1% ,15大行業超百家企業危險了

  進入2016年,蜜淘網、美味七七、青年菜君、車風網、博湃養車、淘在路上、藥給力……一大批創業公司先後倒閉,死亡潮來臨的同時,B輪死、C輪死風雲再起。哀鴻遍野背後,有些公司苟延殘喘,有些公司如履薄冰,當然也有些公司悶聲發大財。各類處境艱難的創業公司,都把2016年下半年定義為生死局之分界點!

 

  【數據解碼——但數據不說明一切】

  先來看三組數據,時間跨度是2014年1月到2016年8月這31個月時間,拿到天使輪(含種子輪)投資的公司有4908家,拿到A(含Pre-A和A+)輪融資的公司達到4179家,走過B(含B+)輪的公司也有970家,而邁過C輪的公司僅為311家,最終融到D輪的公司只剩下可憐的94家。

  

用盡洪荒之力跑贏對手,卻難逃D輪魔咒:天使到D輪概率僅1% ,15大行業超百家企業危險了

  雖然僅是一些不完全的統計,但還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從上表數據中可以看出,創業公司從天使走到D輪概率尚不足2%,那真是百死一生啊。媒體人作為見證者,有一句話特別應景“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其實,所有創業公司的日子都不好過,但是相比C輪之前的公司,初具規模、聲名鵲起但面臨D輪魔咒的所謂明星公司更有典型意義,本文簡單粗暴地從猝死、自裁、賤賣等發展路徑為讀者全方位解碼逃不掉“融資魔咒”。

  【最慘路徑——倒閉死亡】

  一批批倒下的創業公司,雖然最終結果都是死,但追究死因還是各有千秋的,以下這幾種死因還是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

  死亡原因一:燒錢搞價格戰。這幾乎是大多數企業倒閉死亡的通病,不管是巨頭還是創業公司,都喜歡通過價格戰的方式迅速獲取用戶和占領市場。然而諸多巨頭如BJAT、萬達、樂視等,有強大無敵的現金流支撐,可以通過渠道與補貼的方式把價格壓低,搞持久戰;但是創業公司僅靠每一輪從風投那裏的融資強拼,是沒有辦法長時間消耗下去的,一旦新一輪融資不到位,資金鏈斷裂的結局只有死。比如一年內3輪融資超3500萬美元的蜜淘。

  死亡原因二:被資本綁架後盲目擴張。如果一個創業公司沒有快速迅猛的收入增長的話,千萬不要盲目擴張隊伍!很多創業公司落敗表象大多是資金鏈斷裂、融資問題,但實質上更多應該歸咎在戰略節奏問題。引入風投後的創業公司等於變相“被資本綁架”,為了追求速度、規模就會陷入“盲目擴張”誤區,從而導致整個公司因節奏過快,團隊、供應鏈、現金流都難以適應,很快就形成經營不能持續的後果。比如估值達6億美金的博湃養車。

  死亡原因三:供應鏈問題是痼疾。其中生鮮電商問題最重,死亡率最高,即便在消費頻次和毛利雙高的情況下仍無法解決諸多供應鏈難點,如倉儲、冷鏈物流、獲客成本、客單價等。供應鏈問題直接關乎到用戶體驗,如果沒有完整的供應鏈,用戶的信任、口碑和回頭率等重要數據將難以達標。供應鏈問題不解決,得之不易的用戶或客戶就會慢慢流失,隨之而來就是多米諾骨牌效應,結果不言而喻。比如美味七七、青年菜君、果食幫等。

  死亡原因四:資本寒冬+巨頭傾軋。早在2015年下半年,資本寒冬論就甚囂塵上,很多創業公司的新一輪融資遲遲無法到位,加上同質化嚴重,創新乏力,在流量、資本、品牌資源都雄厚的巨頭面前,處在弱勢地位的創業公司若不能獲得資本支持,就更難以為繼。同時,在任何創業領域,只要有BJAT等巨頭入局,通過“燒錢角逐”的資本遊戲迅速壟斷市場和用戶,真金白銀的拼殺之後,玩不起的平民就只能出局。比如1年內4輪融資總額超5.8億元,估值超10億元的車風網。

  【無奈路徑——賤賣處理】

  與倒閉死亡相比,賤賣處理似乎是一個無奈但還可以的選擇,起碼證明這個創業公司還具備一定的價值,雖然也沒有“想賣就能賣”那么容易,然一旦走到這一步,背後原因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賤賣原因一:投資與發展的紅利期已過。在中國互聯網20多年發展史上,曾誕生過許多風口和紅利期,門戶為王、網遊興起、搜索勝出、網絡文學問世,電商混戰、千團大戰、網絡視頻爭雄、社交熱潮、O2O潮湧、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等。這其中產生過無數驚心動魄的創業故事,資本推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風口和紅利期提前到來或結束,從而令一些沒有沖出來的創業公司選擇無奈賤賣,比如豌豆莢。

  賤賣原因二:創始團隊之間或者創始人與投資人之間產生矛盾。這種矛盾不僅在中國的創投圈存在,在國際創投圈上類似案例也比比皆是。創業早期,因為人員簡單,大家都是一門心思向前沖,一旦公司初具規模或者引入風險投資,各種關於團隊、運營、產品、商業模式的矛盾就此起彼伏,在得不到很好解決的情況下,只能漸次出局,於是原本蒸蒸日上的創業公司會慢慢走上下坡路,從而最終被同類公司或者巨頭兼而並之,比如1號店。

  賤賣原因三:謀求上市失敗,淪為雞肋。在風口未來之前獲得發展先機的創業公司,很容易被聞風而動的資本迅速包圍,於是迎著飛速擴張的市場紅利,依靠瘋狂融資補貼獲得短暫市場占有率,忽略掉企業盲目擴張留下的財務、團隊、市場等諸多頑疾,一朝沖刺上市敗北結局就可想而知了。單靠拼資本的補貼模式,所贏得的海量用戶和做大的市場規模,原本就不是一種健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比如拉手網。

  賤賣原因四:長期未見利潤同被競爭對手打壓。中國互聯網史上很多商業模式被印證的過程都是一部死傷無數的血淚史!每一個創新的模式或者產品的問世,都伴隨著了無數的試錯成本;而一旦某個產品或模式初現端倪,就會引來無數複制者和同質化公司,於是無量+無序的競爭,長期的收支失衡,盈利預期遲遲不能兌現,於是發展中稍有行差踏錯就是萬劫不複,比如56網。

  【上選路徑——裁員自救】

  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曾犀利指出:“很多創業者在融到VC的資金後,會在第一年花掉募集資金的50%-80%,然後第二年把剩下的錢花掉。他們募資後會雄心勃勃地幹三件大事:擴大辦公室或者搬豪華辦公室;漲工資,大幅招人;市場營銷費用巨增。之後,他們又沒錢了,並處在生死邊緣。很多創業者,都會因為曾經花錢太快後悔!”

  裁員不僅是巨頭度過危機時的慣用伎倆,當下創業公司裁員的頻發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處在生死邊緣開始裁員的創業公司,基本都是強制性的,俗話說“人生除死無大事”,這句話也適用於創業公司,與裁員關店等負面消息相比,活著肯定是第一要義,這條路也算是上選了。

  總結下來看,電商、O2O等領域是裁員重災區,瘋狂招人模式開啟的背後,技術、運營、市場、銷售、客服、產品、地推、物流、倉儲等支出龐大。招得快自然裁得狠,一旦公司的資金或運營出現問題,一句“公司優化,部門結構調整”就打發了,雖然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員工是一種傷害,也引起諸多負面效應,但對“斷臂自救”的創業公司而言卻是活著最重要,其他只能徐徐圖之。

  2016年至今,很多此前獲得多輪巨額融資的明星企業,都在減員增效、收縮戰線。4輪融資總額超過1.8億美元的二手車電商車易拍,自7月1日起關閉部分業務並大肆裁員;1年拿下4輪融資,總額超1.1億美金的社區電商愛鮮蜂,日前也被爆出正在大面積“勸退”員工;5輪融資總額超1.3億美元的e代駕,先後兩次裁員鬧得人心惶惶,創始人反思“第一刀應該砍得狠一些”;6輪融資總額超2億美元、還有京東站台的生鮮電商天天果園,日前也因轉型精細化運營,從而陷入關店裁員風波。

  如上案例不勝枚舉,這些獨角獸或者估值趨近獨角獸級別的企業,處境都如此之只艱難,更無論其他量級小的創業公司了。有失必有得,經曆過此番種種的創業者或創業公司,在保證活著的前提,也許未來可以在創業中走的更遠。正如馬雲的商業哲學,“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你要努力,你要與別人合作,要永遠抱有希望,要在現實生活中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媒體人林默認為:“當創業公司光鮮不再,揮刀裁員並不是一件比揮刀自宮容易的事。即便如此裁員要趁早,時間並不能治愈問題。好聚好散,不然必不得消停。”

  【最佳路徑——尋接盤俠】

  一路走來,這些處在C輪融資階段的創業公司,也許會經曆創始人迷茫、用戶變化、業務變化、商業模式變化等種種困難,統統沒有關掉,那么恭喜還有從頭再來的機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能走到C輪的公司,無論是創始團隊還是商業模式,必有過人之處,跨度大的融資間隔不能片面代表這些明星創業公司都存在困境,也許他們正在努力尋找接盤俠的過程中潛心修煉。

  D輪融資:一方面,在投資領域有一個定律,一個創業公司融資到C輪,沒有壟斷市場,沒有盈利,那么投資方將對這個公司進行重新評估,所以D輪其實可以算是投資領域的“底線”,想突破並成功尋到接盤俠的難度系數非常高。另一方面,創業公司早早就實現盈虧平衡,從不燒錢擴張,甚至長期保持盈利狀態,不缺金流自然也就不忙於融資,尤其是“資本寒冬”下企業估值不斷下降的情況下,處在價值窪地但各方面表現優異,創始人和早期投資人也不急於進入下一輪。

  

用盡洪荒之力跑贏對手,卻難逃D輪魔咒:天使到D輪概率僅1% ,15大行業超百家企業危險了

  新三板掛牌:隨著新三板擴容、開啟做市轉讓制度、實施分層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紅利,再加上IPO排隊時間長、戰略新興板擱置、注冊制暫緩、借殼從嚴等原因,去新三板掛牌成了香餑餑。得益於寬松的掛牌條件和市場化的審核機制,近年來一大批市場潛力大的企業,順利登陸新三板。

 

  比如e家潔、北森、著迷網、住百家、百程旅行網、驢媽媽旅行網等企業,都是C輪融資後直接掛牌新三板。創業公司選擇掛牌新三板,對企業知名度、融資環境也會有進一步改善。同時越來越多的創投機構將新三板的投資業務納入公司發展的重要戰略,這些都為資本市場注入了新活力。

  雖然擴容後新三板依然存在制度缺失、市場流動性不強、定價機制不完善、投資者門檻過高等問題,但新三板“擴容-完善制度-增強流動性”的發展邏輯是向好的。隨著掛牌速度的漸緩、掛牌標准的提升,未來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將呈現動態平衡,有助於企業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蛻變,也有利於培養出真正的價值投資者。

  IPO上市:根據相關規定,A股主板上市要求一家公司在上市前至少盈利3年,且盈利總額至少達到3000萬人民幣(約合463萬美元)。同時,規定中還包括該公司在最近3年的總營業額達到3億人民幣,或擁有至少5000萬人民幣現金流。那些走過C輪融資就符合以上條件的創業公司,目測無,但也不排除有些公司正在尋求港股和美股上市,比如美圖秀秀。

  【面臨D輪魔咒的部分企業】

  下表中的102家公司,涉及廣告營銷、電商、企業服務、互聯網金融、醫療健康、汽車、旅遊、教育、房產、本地生活、社交、遊戲、文娛、硬件、軟件15個行業,都已成功渡過了最危險的B輪、C輪,走到了D輪這個臨界點,企業估值早已在億元以上,甚至有些估值已達10億美元的獨角獸級別。其實他們的最終結局基本跳不開以上種種,至於如何對號入座,還是需要企業自身審時度勢,對症下藥,找到最好歸宿。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