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實體賺錢能力待提升 銀行扎堆房貸

2016-08-31
来源:香港商报网

   8月29日晚間,十家銀行發布了2016年半年報。2016年上半年,建行、農行、招行等10家上市銀行的房貸餘額總額已經達到8萬億元,新增房貸達1.13萬億元,占同期新增貸款的42%左右,成為上半年銀行貸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有人質疑,銀行房貸比例如此之高,可見對於實體經濟支持不足,且吹大了房地產泡沫,積聚風險。專家認為,樓市背后的風險的確不可不防。但是在實體經濟不賺錢的今天,強迫銀行貸款進入實體經濟,也只不過是增加一筆筆的壞賬,引發新的危機。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房貸成銀行優質資產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房貸占比如此之多,是因為經濟不景氣,能夠運轉的企業沒有融資意願,銀行也不願意貸款給經營不佳的企業。而銀行也需要尋找利益增長點,因此在寬松貨幣的環境下,住房貸款成為銀行放貸的屬意品種。孫立堅表示,目前的房地產已不僅僅是商品,更具有投資屬性。在缺少實體經濟支撐的情況下,物以稀為貴,除了古董與黃金珠寶外,擁有較好醫療資源、教育資源與基礎設施的房源,自然是投資的首選,而且在中國人的觀念里,一處好房子也是留給子孫后代最好的保障。故而,不管何時,資金對於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始終保持著強大的入場意願。財經評論人余豐慧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亦表示,銀行的貸款除了房地產之外,也無處輸送。目前,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幾乎無貸款需求;而中小微企業,很多連財務報表都不健全,銀行不敢貸。唯有個人住房貸款,是優質資產,銀行樂於放貸。
 
  房貸占比高隱含危機
 
  不少分析認為,房地產業的興旺,與金融部門的持續大規模貸款支持相關,而接近極限的杠桿,已讓樓市危機四伏。余豐慧表示,房貸占總貸款比例如此之高,不是一個正常現象。這說明除了房地產之外,少有資金願意進入其他領域,中國經濟的基礎不牢。目前的房地產調控與去庫存,都沒有把握住市場脈搏。通過放水貨幣、加杠桿來去庫存,貽害無窮。一旦流動性緊縮,房價回調,中國或將出現類似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災難。除非人行一直放水,把這個泡沫一直吹下去,否則從目前房地產的杠桿率來看,如果房地產繼續沿著目前的道路走下去,危機將不可避免。孫立堅認為,房地產的風險確實存在。從全球來看,房地產的風險往往發生在貨幣政策收緊的時候,樓市的高杠桿就會暴露出來。貨幣收緊導致資金鏈的斷裂,這將使得被抵押的房產落入銀行手中,作為一個沒有流動性的資產,銀行也會很快將手上的房產賣出去。如今房子上漲是因為很多人在買,而當很多人在賣的時候,樓市離崩潰就不遠了。
 
  警惕炒樓成高杠桿炮灰
 
  目前房價暴漲的多是一、二線城市,所以,孫立堅認為,中國樓市的危機或許不會在房價上體現出來。他說,目前中國貨幣的寬松和理財需求的旺盛,依然支撐著房價高企,尤其是一線城市。如果將來房地產政策出現變動,房地產市場也會出現變化。不過,對於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來說,這種變化并不體現在房價上。可以看到,倫敦和紐約在出現危機之時,房地產價格或許有小幅變動,但很快又有成功人士「接盤」。因為一線城市、國際都市所享有的醫療資源、交通資源與教育資源,是很多城市無可替代的,所以不管海外的成功人士還是國內的成功人士,都樂於把錢用在大都市的房地產中。所以,一批人倒閉了,很快又有另一批人進來。所以,大都市的房價相對於其他地方,擁有相對的穩定性,而其背后,是投資結構的「換血」。在他看來,所謂樓市的危機,并不在於房價的崩潰,而是一些人在投資房地產的時候杠桿太大,最后在政策變動之后資金鏈斷裂破產。不過,對於大都市來說,很快又會有人來「接盤」,并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對於國際大都市來說,房價就是如此「堅挺」,只是這堅挺的背后,很多人付出了代價。當然,像三、四線城市,泡沫破滅后將要花費很長時間來恢復,中國很多三、四線城市,現在仍在恢復中。
 
  實體需提升創新能力
 
  當大部分資金都流入房地產市場,那麼中國的實體經濟怎麼辦?經濟轉型升級怎麼辦?孫立堅認為,從宏觀現象上來講,這些問題確實值得擔心。但是如果中國的改革不能到位、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盈利仍然不足的話,即使強迫銀行貸款給實體經濟,也只不過是形成更多不良貸款和產生更多的產能過剩而已,這又將引發另外的危機。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政府可以放任房地產的瘋狂,未來即使一線城市的房價不會崩潰,其背后也將「尸橫遍野」。孫立堅表示,一個國家能夠給大家帶來希望的,仍然是實體經濟的發展,依靠房地產支撐的經濟,只能利好那些有實力炒房的少數人。但是目前實體經濟的困境不能理解為銀行不願意貸款,而是實體經濟的戰斗力太弱。中國企業要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與品牌。當有一天,不用再花費巨大成本去引進國外技術、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存在利潤空間的時候,金融業自然會成為實體經濟有力的支撐。而實現這一點,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之外,需要政府加快轉換職能,堅定推進供給側改革,為實體經濟創造生存空間,為金融業在實體經濟中找到支點。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