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立法會選舉三大看點

2016-09-05
来源:香港商报

  水石

  選什麼樣的人折射選民質素

  第六屆立法會的289位有效提名人,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能夠給香港繁榮穩定、市民安居樂業帶來正能量者。他們不與政府為敵,對百姓的呼聲及政府的施政能夠給出一些建設性意見或者是善意的批評,出發點是「為香港好」。「為香港好」,是中央政府多年來不曾改變的立場。其中最典型的,是中央政府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決心和各種得當的措施。由於在國家利益和「為香港好」等方面有共同的理念,所以這一類人對中央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關於香港的方針政策方面,基本上是支持、響應和維護,社會習慣稱他們為「建制派」。

  第二類是破壞香港繁榮穩定者。他們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對香港,總是抱着格格不入的態度,不斷挑戰、冲擊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各種秩序,令香港社會瀰漫着躁動不安的氛圍。他們自稱「泛民主派」,由於很多時候對政府是「為反對而反對」,所以社會又形容他們為「反對派」。反對派中人各有不同。一種人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權抱有天然的仇恨,他們的終極目標是要顛覆國家政權;第二種人受西方價值觀影響很深,凡事喜歡用西方那一套做衡量比較,總認為東不如西,中不如洋;第三種人頭腦簡單,行事魯莽,以為「港獨」、「自決公投」是正義之舉,實際上很多事情還沒有搞明白。

  第三類是搖擺不定的「飄忽」者,相對於前兩類人,算是少數。他們有的時候支持政府,有的時候支持「泛民」,更注重的是山頭利益,寧可開罪政府,不去招惹民粹。

  這三類人都有機會進入新一屆立法會,問題是哪一類人占多數。如果是第一類議員占多數,特區政府得到的支持可能會多一些;如果是第二類議員占多數,議事堂內謾罵、動粗、「拉布」的情景會繼續再現;如果是第三類議員數量多,重山頭利益多於大眾利益的表現,也許不會成為「個案」。

  新一屆立法會將會呈現什麼形態,全看新一屆議員的表現。議員的質素是選民質素的縮影,因為議員是由選民自己挑選的,不是外人強加的。新一屆立法會日后的表現如何,選民是負有一定責任的。

  誰的號召力更強?

  過去有一種說法,認為建制派組織動員力強,反對派號召力大,此起彼落,雙方旗鼓相當。2014年發生非法「占中」事件以后,派生出很多「傘兵」組織,不少后來演變成「港獨」和激進本土組織。他們討厭「泛民」的中心勢力,我行我素,客觀上削弱了「泛民」的威信。

  8月上旬,「泛民」核心常委決定在投票日前以「民間人權陣線」名義舉行一次以「反對政治篩選」為主題的示威游行。有消息人士說,發動這次游行的目的有五點考慮:一是檢閱「泛民」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二是測試「泛民」各政黨、團體的政治態度;三是推高社會反政府的政治熱情;四是評估「泛民」現階段在社會中的正負影響;五是聲援被拒絕參選的提名人的司法覆核行動。在這五個目的中,有三個是針對自己陣營的,反映出「泛民」領袖顯得不自信了。

  對於這次游行示威的規模,消息人士說,「泛民」核心常委們最初認為應該是1萬至5萬人,后來「民陣」發言人發布游行消息時將數字大大削減至「預計會有2000人參加」。游行結束后,「民陣」發布的消息是「估計有1300人參加」;而警方公布的數字是「高峰期約有760人」。這些數字同「泛民」領袖們最初密謀的數字,相差太遠。

  「泛民」在選舉前夕沒了過往的自信,其原因除了建制派帶來的競爭壓力外,還有就是近年出現的主張「港獨」和激進本土勢力不斷擴張對他們的壓力。本來在政治理念上,「泛民」與「港獨」和激進本土勢力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有些「泛民」領袖對「港獨」和「公投自決」嘴上說「不認同」,但實際上卻是不反對,企圖用模糊手法愚弄市民。有趣的是,「港獨」和激進本土勢力對「泛民」并不領情,甚至不把「泛民」放在眼里,認為「泛民」是一群「廢柴」,這麼多年也沒有折騰出個名堂,應該退出「民主」政治舞台。這讓「泛民」很不舒服。

  還讓「泛民」不舒服的,是激進本土勢力同他們爭搶立法會選票。目前搶票殺傷力最大的做法,是利用新媒體平台,吸引受眾,傳播其政治理念,一方面塑造參選人形象,一方面擴張選舉生態,包括發布政綱、直播事件,號召并集結選民,按他們設計的軌道行事。

  據不完全統計,反對派陣營中,目前有約20個比較成型的政治新媒體平台,例如立場新聞、100毛、謎米香港、本土新聞、獨立媒體、熱血時報等。其中多數是激進組織在經營,或者以惡搞的形式,打擊政府,狂踩某人;或者以聲音代替文字,傳播理念,煽動仇恨,不斷加劇年輕一代與社會的對抗情緒。

  相對於「泛民」和一些激進本土組織,建制派顯得沉默少言。不是他們軍無斗志,而是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自己,排除干擾,挽手向前。這種咬緊牙關沉穩應對挑戰的張力,令對手感受到了壓力。

  立法會選舉的后續影響

  9月4日投票結束后,一些因立法會選舉而引發的事情對社會和政局的影響會繼續延伸。

  第一,立法會格局變化的影響。以目前的實力,估計建制派和「泛民」派兩大陣營,哪一方都不可能搶占立法會三分之二的議席,所以顛覆性的變化不會出現;但雙方陣營三五

  個議席的消長變化會出現。在議席變化的背后,反映出選民的政治傾向,是希望香港保持繁榮穩定的多,還是容忍香港淪為「千夫所指」的人多。由於立法會政治板塊沒有大變化,所以新一屆立法會的表現形態例如「拉布」、「流會」、擲物、講粗口等恐怕不會消失,但願選民的智慧能夠盡力抵制這種現象。

  第二,反對「港獨」和支持「港獨」的較量會全面展開。由於港府在本屆立法會選舉的提名過程中,增加了禁止「港獨」分子參選而須參選者簽署防「獨」確認書的要求,反對「港獨」和支持「港獨」的較量正式進入大眾的視線,甚至成為投票前夕全港最為關注的焦點。「港獨」及分離勢力甚至在投票前作出了癱瘓選舉的計劃;以「學生動源」為首的激進分離勢力,已經將觸角伸向中學校園,大約有20所中學的學生受其蠱惑煽動成立了「本土關注組」或「本土學社」,開始參與一些分離香港的活動。反對「港獨」和激進分離勢力的斗爭,不會因為立法會選舉結束而停止,相反,較量將會在選舉之后全面展開。

  第三,圍繞行政長官選舉的各種競爭會很快開始。立法會選舉結束之后,接踵而來的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選舉和明年3月的行政長官選舉,圍繞行政長官選舉的各種競爭活動,包括立法會選舉前這方面的各種話題及某些個人動作,會令人眼花繚亂地呈現在社會舞台上。

  (轉自《紫荊》雜誌2016年9月號,編者有節選。)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