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吳瞬
在2014年和2015年的資本蜂擁之后,汽車后市場的O2O模式正經歷嚴峻考驗,相關投資正進入“寒冬”。
易觀智庫統計分析,2015年汽車后市場電商行業的投融資有超過五成為A輪前融資,超過三成為A輪融資;B輪及以上不到10%。2016年將會有大批A輪及A輪之前融資階段的創業型企業因資金斷裂、沒有合理的盈利模式而倒閉或被并購,最終退出市場。
“現在處于最低谷階段,還有很多人在里面‘游’,但是能‘游’多久,都不知道。”廣東省汽車用品商會會長潘勁松說。
95%項目將倒下?
目前,資本“寒冬”席卷整個汽車后市場O2O行業,有多個項目正在關閉上門業務。
“這是業內關注的事情,過去幾年,很多人都去搞這個O2O平臺,有的還花了不少錢,但是成功的卻很少,幾乎還沒有見到,大部分都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目前還是以死在沙灘上的居多。”潘勁松認為,目前經濟大環境不好,再加上成功的項目太少、失敗的項目太多,導致資本進入也變得極為謹慎。
據中經車視界報道,8月26日,汽車配件B2B平臺中馳車福宣布啟動C輪10億元的融資。被問到如何看待今年的汽車后市場資本寒冬時,中馳車福董事長張后啟表示,“今年(后市場)的確很少有大額融資,但C輪融資我們進展得很順。市場上的投資人之前燒了很多錢,現在越來越謹慎,但我們是很穩的。曾經我們沒有燒錢,估值不高,所以我們的價格與價值成正比。”
雖然2016年偶有融資案例出現,但在潘勁松看來,此前的大部分汽車后市場O2O都將以倒閉收場。“雖然去年的時候他們比較樂觀,但我當時就認為,肯定會死掉一大批,95%都會死掉,剩下的5%還要以觀后效,看看他們未來到底怎么發展。”
“汽車后市場的萬億桂冠最終花落誰家,在未來還需要一場‘大拼殺’。”中國汽車配件用品市場協會專職副會長姚峻此前告訴記者,中國汽車后市場的“水很深”,有不少前車之鑒。2007年,有美國花旗集團參與風投的“優配”正式運營,號稱投資1億美元打造中國版的AutoZone(美國最大汽車零件銷售連鎖企業)。當時很多人將其當成行業的風向標并寄予厚望,希望能帶領行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方向。但是,“優配”并未能承擔起歷史使命,很快就因競爭和戰略失誤成為了汽配行業的匆匆過客。
對此,姚峻認為,“這就說明還有待行業不斷探索。商機很大,大海很深,洶涌澎湃,你能不能‘游’過去,‘游’過去才是英雄。”
突破=資本+資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汽車后市場O2O接下來的慘烈競爭中,僅僅只有資金盲目進場并不被業內看好,其更看重的是有供應鏈等資源優勢與資本結合。
酷斯特車品創始人李偉介紹,他創辦的電商平臺目前日均訂單在2000元左右,銷售額30萬元到40萬元,同時在廣州和深圳各有一家線下的實體自營店,目前30%到40%的訂單是需要在線下安裝的。
“我2002年開始做電商,我們是從草根一步步發展起來的,我們的生存之道就是每一天都有利潤,不斷尋找車主的需求,尋找藍海和利潤高品質好的產品。”李偉認為,做企業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利潤和規模,有利潤和規模的同時風投也會進來。
“未來發展其實有很多方向,第一是擴充產品線和車型,我們現在只做了18個車型,但市面上有兩三百個車型;第二則是我們想自建平臺。但每一個方向都需要大量資金,我們目前沒有風投,就必須要考量自己的盈利狀況,這也是我們目前的短板。”
在李偉看來,為了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確需要風投和資金,但又不僅僅只是資本。“我們需要資本,但更多還是希望要有資源:管理現代化企業的經驗、上市的輔導、行業內的人脈、供應鏈優勢等。”
易觀智庫的報告同樣顯示出在后續競爭中對資源的重視。“2015年,一些后市場傳統整車廠及零部件廠商的電商業務起步較晚,目前仍在完善供應鏈、布局線下服務門店的初期階段。但考慮到這些企業所具備的供應鏈能力、議價能力、以及線下維修保養能力,其所建立的后市場電商平臺在資本逐步回冷的階段將體現出更強的生存能力。”
“我估計最近這一兩年不會有太大的突破,而且對于并購洗牌一邊是悄悄地進行;一邊是比較謹慎,在這個時候還不謹慎的話,很容易掉進窟窿里。”潘勁松認為,相關企業如果運作到位,有持續的經濟投入,決策方向和平臺架構又比較正確,可能會走得更遠更久,而且也更容易成功。
在資本“寒冬”侵襲之際,對于今年明年可能出現的行業大洗牌,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這都將是一件大概率的事件。對此,李偉認為,這對行業而言并不是壞事,“行業洗牌是有可能的,而且我也很期待這種可能的發生,可以把資源更加集中化,避免不必要的損耗。把網點和車主體驗做得更好,雖然價格會有一定上升,但服務同樣也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