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迷失的反對派

2016-09-08
来源:香港商报

     周八駿

  只看在第六屆立法會選舉中所得票數和所得議席數,香港的反對派,包括傳統「泛民主派」和冒起於「占中」的「本土激進分離勢力」,仍然在香港政治舞台占據不可低估的影響力。但是,深入分析他們的政治綱領和思想水平,則清楚地顯示,尽管反對派陣營原來只是「泛民主派」,而今增添了「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新力量,卻失去了政治方向和目標。

  傳統泛民進退維谷

  2002年9月13日,香港林林總總堅持「拒中抗共」立場的政治團體成立「民間人權陣線」(簡稱民陣),在反對《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本地立法的大旗下形成團結。民陣發起并組織了2003年七一游行,喊出「反對廿三,還政於民」口號。是年下半年,《基本法》二十三條本地立法夭折。從此,爭取早日實現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部議員都由普選產生便成為「泛民主派」的政治方向和目標。

  在2015年6月,「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否決現屆政府關於普選行政長官議案前,他們的政治方向和目標是一貫的,也是明白的。弔詭的是,一旦他們親手扼殺了2017年普選產生行政長官和2020年普選產生立法會全部議員的機會,原來清晰的方向和目標頓時失去,反對派陣營陷入空前深重的思想政治困惑。

  「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或者鼓吹「本土自決」(亦稱「民主自決」),或者主張「港獨」,企圖把香港特別行政區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分裂出去,在政治方向和目標上似乎明確。其實,稍具常識者都明白,「本土自決」和「港獨」都是不可能成事的幻想,「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是自掘墳墓。

  面對「本土激進分離勢力」咄咄逼人而暫時取得一部分香港偏激選民、尤其偏激青年的支持,傳統「泛民主派」深感苦惱。政治經驗告訴他們,「本土自決」和「港獨」不可行。政治利益提醒他們,在立法會選舉中必須以區別於「本土激進分離勢力」的政治形象來鞏固和爭取選民支持。然而,怎樣既堅守傳統政治立場又與「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有所差异,則令他們進退維谷。

        民陣團結形象衰落

  在「泛民主派」政治團體中,不乏盡快重關於普選的政改程序的想法,卻明白這不啻一廂情願。香港社會已為政治斗爭嚴重撕裂,豈能向未癒的傷口撒鹽?此所以沒有一個「泛民主派」政治團體在第六屆立法會競選中以重政改為競選口號。

  反對派失去政治方向和目標的困惑,清晰地反映在8月21日下午民陣發起的以「反對政治篩選」為口號的集會和游行上。約20天前,「泛民主派」政治團體集體反對選舉管理委員會要求第六屆立法會的參選人在報名時填寫一份「確認書」的安排;嗣后,對若干「港獨」分子被取消參選資格也曾表達抗議。但是,對於民陣在8月21日同樣宗旨的集會和游行,「泛民主派」立法會候選人卻紛紛託詞競選事宜忙碌而缺席。民陣自稱1300人參加,警方稱游行高峰時有760人。集會和游行成了幾名被取消參選立法會資格的「港獨」分子的「個人騷」。

  民陣作為「泛民主派」團結形象之衰落在一個多月前的七一游行中已經暴露。那是一個以「決戰689、團結一致、守護香港」為口號的游行。所謂「決戰689」即「倒梁振英」。在游行期間,有些人還喊叫「撤回831框架」的口號,矛頭直指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政制發展的決定。為吸引盡可能多人參與,「立法標準工時」、「落實全民退保」、「廢除公安惡法」等其他關於政治、民生的口號不一而足。民陣自稱游行人數達11萬,較2015年七一游行翻了一番。警方則稱,在維多利亞公園出發的游行人數約1.2萬人,游行高峰時約1.93萬人,是8年來七一游行之新低;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估計,游行人數介乎2.3萬人至2.9萬人,為梁振英自2012年就任行政長官以來歷年七一游行之最少。

  「江河日下」,「江郎才盡」,這兩個成語是關於反對派形勢的真實寫照。「一國兩制」與時俱進的滾滾洪流銳不可擋,「泛民主派」和「本土激進分離勢力」如不回頭是岸或者激流勇退,則必定衰敗。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