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充斥的不是中秋的暖意,而是寒冬的味道。上證綜指3000點關已經成了破爛不堪的棉絮,無法阻擋空頭的進攻。兩市成交不到3750億元,說明這個市場已經了無生機。而在這個時候,管理層亮出的旗幟是「IPO扶貧」新政。
或增加擴容壓力
被業內稱之為「IPO扶貧」的新政一出來就引發市場熱議。
內地股市一成立就是以試驗田的方式出現的,26年來股市經常被定義為為某某服務,如為國企改革服務、為國企脫困服務等等。現在又來了個為脫貧服務。可以預見的是,「IPO扶貧」新政的實施對於已經疲弱不堪的內地股市來說,不是利好,反而有利空的味道。因為本周內地股市的持續下跌,一個重要原因是上周五收市后擴容提速。而「IPO扶貧」新政實施后,擴容壓力有增無減。新的政策對於貧困地區的擬上市企業而言,最大的優勢也隻是報上去就審,不排隊。當然,這個好處并不小。
一般企業從IPO申報到上市都要將近3年,插隊可以將這個時間縮窄至大半年。不過,從新的政策來看,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并不是放松這些地區公司上市的審核條件,而是給予專業幫助。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從這個表述中,并沒有降低落后地區的公司上市標準。
所以,難怪市場本周出現持續回軟走勢,擴容壓力加大的預期對市場影響已經初見端倪。
股市該為誰服務?
其實,對於「IPO扶貧」之類的新政,內地股民并不陌生,1990年成立的內地兩市26年來就一直反覆被冠以為某某服務的標簽,現在為扶貧服務也沒有啥可大驚小怪的。在內地股市,IPO有些時候是工具化了,如股市瘋牛的時候IPO是股市的降壓藥,管理層會拼命擴容以平穩大盤;而在股市大熊的時候,管理層會暫停IPO,給股市喘息機會。
但是,經過了26年的發展歷程,股市還總是在為誰服務的軌道上運行,就讓股民感到不舒服了。這個市場有兩端,一個是股民,一個是上市公司,管理層不能只是圍繞著上市公司轉,也該圍繞股民轉。如果股民在這個市場不高興了,股市的后果將會很嚴重。現在內地股民就不太高興了,昨日兩市成交不到3750億元,與年內成交高潮8000億元無法相比,與去年高峰2.43萬億元更是無法比擬。股市資金面枯竭了,擴容也會難以為繼的。
一級市場的不正常會傳染到二級市場,二級市場的頹廢也會遲早傳導到一級市場。所以,管理層不能忽視股民的感受。IPO應該是為整個市場服務的,其實市場就應該是市場,堅持市場化是現在內地的堅定方向。按這個道理說,市場為脫困服務讓人感到不解。股市為誰服務至今還是一個問題,這本身就更是一個問題了。
王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