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深度】L型仍在走 中国经济难言企稳   

2016-10-06
来源:香港商報

  近期,内地楼市依然是外界热议的重点,虽然在十一前后多个城市出台调控政策,可持续积累的房地产泡沫以及节节上升的债务率也不断引发一些经济学家的担忧和警惕。而中国近期公布的8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则全面好於预期,表明中国经济暂时稳住阵脚,但未来能否持续回暖则有待观察。受访专家认为,投资、消费、进出口、工业生产等数据的回暖,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回暖,表明前期实施的经济稳增长政策开始奏效。不过,专家也提醒,房地产的一枝独秀对经济的影响并非什麽好事,楼市的非理性繁荣注定不可持续,隐藏的泡沫风险值得警惕。专家对未来中国经济仍维持L型走势的判断,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是未来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手段。

香港商报记者朱辉豪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内地经济整体而言有了企稳的迹象,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经济是否将探底回升的讨论。在全球需求不振、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否稳住阵脚备受各方关注。今年6月底的英国脱欧公投曾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目前虽已日渐平复,但其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种种不确定性。从短期来看,英国脱欧公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甚微,而中长期的影响则有待观察。

  这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经过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支撑,下滑的脚步暂时放缓。从8月份的数据来看,包括投资、消费、进出口、工业产值等数据全面好於预期。总体而言,工业生产有所加快,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稳,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小幅回升,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市场销售稳中有快,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速由负转正;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继续收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上看,8月份整体的数据比7月份明显好转,表明目前中国经济企稳的迹象逐渐显现,包括消费、房地产投资、工业产值等数据全面好於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得到暂时的舒缓。

  不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学博士熊衍飞认为,宏观数据比预期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已企稳。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宏观经济短期「W型」走势,中长期「L型」走势的基本判断不变。他指出,中国经济前8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比预期好的背后推动因素包括房地产回暖、金融托底、政策性资产投放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而考虑到这些推动要素的短期性和周期性,作用时间能否持续仍然存疑。

  投资托底消费拉升

  从需求侧分析,传统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的变现向好:一是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降幅收窄,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连续3个月同比正增长;二是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8.1%,较7月的3.9%反弹回升,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位走平为1.6%,基建投资增速因积极财政加码带动而回升至16.3%;三是贡献中国经济60%以上的消费仍然保留着其地位,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4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6%,增速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从环比看,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月增长0.83%。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3%。

  「依赖投资拉升GDP是中国长期使用的且被证实是最有效的政策良方,过去的8个月,无论是发改委新批覆的万亿级项目,还是与『一带一路』、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圈、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自贸试验区等相关的项目,都是在通过投资稳增长、保增长。」熊衍飞分析道,在出口方面,由於国内劳动力成本增加、税负红利反转、汇率波动、产品附加值偏低等负面因素的叠加,海外订单逐步流向东南亚国家。而消费方面,国内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从2014年的51%上升到2015年的66.4%,2016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将继续攀升,加上这组数据是在反腐败和限薪背景下实现的,实属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颇令外界担忧的民间投资的断崖式下滑态势得到了遏制,8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速达到2.3%。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单单8月份的数据回升并不能说明民间投资下滑的不利因素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各种因素考量,民间投资下滑的态势短期内恐难扭转。

  疯狂楼市走势待观察

  房地产投资方面,在今年一二线城市楼市持续火爆的带动下,房地产投资增速也相应走高。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4387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1-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9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2.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5.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66623亿元,同比增长38.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0.1%。

  言及中国经济,房地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始终是绕不过的一道弯,房地产目前仍然是支撑中国经济前行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源泉。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明言,房地产是很重要的产业,首先是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比较高,而且关联效应比较大,前端联系到像钢铁、水泥等原材料行业,后端联系到汽车、装潢甚至家电这些行业。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可谓一枝独秀,持续疯狂上涨的楼市也带动上下游行业的回暖。当下,楼市的非理性繁荣仍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各地排队抢房、离婚买房、地王现象频现成了中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尽管一些重点城市重启限购限贷等抑制楼市的政策,以及官媒密集发文警惕目前楼市隐藏的泡沫风险,但仍然抑制不住楼市的疯狂局面。

  熊衍飞认为,房地产投资拉动的经济回暖持续时间通常为一年,因此,目前通过居民加杠杆维持房地产业繁荣的态势不可持续。他指出,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的繁荣自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进而造成中国经济繁荣的表象,但目前楼市这种非理性的模式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住房需求中的刚需有别於投资需求,当刚需得到满足后,投资需求势必助长经济泡沫。

  积极财政政策是主调

  关於推动本轮楼市非理性上涨的因素至今仍然莫衷一是,外界似乎很难阐明楼市这一轮疯狂上涨背后的逻辑,但宽松的货币和金融政策被普遍认为是楼市的主要推手。在货币持续宽松和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低下的背景下,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向房地产市场,金融脱实向虚的现象非常明显。数据显示,8月新增金融机构贷款季节性回升至9487亿,环比多增近5000亿,同比多增1391亿,其中居民中长贷新增5286亿,延续7月份新增信贷资金集中流向房地产的态势。另据人行数据,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已经放量2.89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

  在货币操作层面,人行近期连续通过各种短期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包括重启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操作来保持货币市场的适度宽松。熊衍飞认为,货币政策将在流动性陷阱、金融空转的背景下保持适度宽松,但这种适度宽松可理解为组合价格型工具对中国经济进行时点性刺激。他指出,在中国经济未触底、进入一段中期水平线走势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始终是稳增长、保增长的不二选择。

  在目前「流动性陷阱」愈发明显和民间投资急剧下滑的背景下,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效应越来越小,积极的财政政策被寄予厚望,上半年主要集中体现在政府层面投资比例的快速走高。不过,随着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8月政府收入降、支出高增),以及地方债发行已经接近年内上限,积极的财政政策也面临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目前备受各方推崇的PPP项目的落地或能起到一个有效的补充和缓解作用。数据显示,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向社会公开推介传统基础设施PPP项目1233个,总投资约2.14万亿元,涉及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和重大市政工程等七个领域。

  人民币汇率短期趋稳

  自2014年底以来,人行总共已实施了6次降准和6次降息,人行上一次降准至今已有半年多,上一次降息则发生在去年的8月25日。分析人士认为,综合各方面因素考量,人行年内再次降准降息的概率已经很小,一方面在於释放再多的流动性也很难使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忌惮於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加码宽松变得谨慎。自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贬值近9%。近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的波动幅度非常大,人民币中间价也一度越过6.7关口。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8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NEER)环比下跌0.74%,连续第九个月下跌。指数报117.07,为2014年9月以来最低。当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环比下跌0.74%,连续第六个月下跌;报120.85,为2014年9月以来最低。

  美联储发布9月FOMC会议声明,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25%-0.5%不变,人民币汇率近日则有所反弹。中国高层一直强调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重申了这一点,他在9月19日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称,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中国经济发展拥有巨大回旋余地,呈现稳定向好态势。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黄益平近期接受外媒专访时称,即便人民币相对美元疲软,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仍然可以保持稳定,而且中国政府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黄益平认为,未来人民币的汇率还会有所波动,但面临持续贬值压力的风险并不大。人民币贬值预期部分由於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展望相对悲观,对企业高杠杆率和银行坏账率的担忧,资本外流给人民币汇率造成的压力,以及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分化的影响。然而,即便人民币相对美元疲软,同时也有可能对欧元、日元走强,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仍然可以保持稳定。

  维持经济L型判断

  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19日公布的数据,8月银行结售汇逆差95亿美元,环比下降70%;特别是直接反映市场情绪的代客结售汇逆差大幅收窄,显示了企业和个人购汇比例下降,为人民币汇率缓解了下行压力。外汇局新闻发言人分析说,8月份,企业和个人涉外收付款逆差环比下降75%。其中外汇收付差额由7月份逆差13亿美元转为顺差197亿美元;人民币收付逆差环比下降10%,这些都说明8月份中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得到缓解。

  不过,澳新银行驻香港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则指出,从过去几个月的结售汇持续逆差而外汇储备规模基本持稳的情况看,资金正在更多以人民币的方式外流中国,而非美元作为跨境货币,这已经形成一种新的常态。对於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分析,连平认为,8月份经济平稳有改善,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实现6.7%问题不大,甚至还有可能略有回升。他指出,年内中国经济进一步回暖的可能性比继续探底的可能性大得多,总体将保持平稳或小幅度的回暖,但大幅度回暖的可能性很小,未来主要还是靠基建等投资方面发挥作用。他亦表示,在目前货币政策框架内,即使货币政策不再宽松,今年经济实现6.5%左右增速的可能性也增大,因此,货币政策进一步松动的必要性就更小了。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点评8月经济数据时称,工业生产、固投、地产投资、消费均上升,民间投资企稳,维持经济L型判断;需求比官方宏观数据好,受益於房地产火爆和PPP发力;供给收缩超预期,CPI下行打开货币政策空间,然而美联储加息预期、四季度通胀反弹以及抑制资产泡沫等因素制约货币政策再宽松。短期货币中性,未来主要以财政为主,发力PPP。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