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6

康恩貝業績滑坡 胡季強外延收購虛胖內生增長缺鈣

2016-10-09
来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9日訊(記者 郭曉偉)上市之后,康恩貝就頻頻上演收購大戲。也正是在董事長胡季強這種思路的指導下,康恩貝不斷做大。

  2014年,康恩貝用9.95億元從朱麟手中買來貴州拜特51%股權時,董秘楊俊德公開表示,“醫藥行業的并購重組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公司未來仍將收購與主業相關的醫藥類公司。

  當年年底,康恩貝把珍誠醫藥30.81%的股權攬入懷中。緊接著,2015年,康恩貝再次買入貴州拜特剩余股權,實現了對后者全資控股。

  一系列外延式收購,并沒有提高康恩貝的盈利能力。年報顯示,2015年,康恩貝實現凈利4.4億,同比下滑20.34%;今年上半年,康恩貝凈利3.07億,同比下滑30.2%。

  撒出去大把鈔票,換來增收不增利的結局。因此,有媒體開始關注康恩貝的外延式收購戰略。

  《證券市場周刊》在報道中指出,對比上半年分子公司盈利水平和公司數據發現,收購來的公司已經成為康恩貝的營收主力;另外,部分收購而來的標的資產也難言優質。因此,報道認為,康恩貝嚴重依賴外延式收購,內生增長乏力。

  隨后,針對報道,康恩貝方面一一做出了回應。在公告中,康恩貝方面也坦承,由于公司營銷隊伍建設進度不理想,部分重點品種如前列康、珍視明等營銷模式、瓶頸未能有效突破等原因,導致公司內生增長不理想。

  康恩貝如何扭轉這種局面?依然把賭注下到“外來和尚”身上么?對此,中國經濟網記者聯系到康恩貝董秘楊俊德,對方表示,以公司公告回應內容為準。

  排位波動胡季強痛定思痛

  2013年,康恩貝成立20周年,《醫藥經理人》雜志編發了康恩貝董事長胡季強的一篇內部講話。

  在這篇內部講話中,根據制藥工業百強榜數據,胡季強指出,康恩貝的行業地位正在下降,并預言“加上優勢企業強者愈強,行業集中度、整合力度進一步加大,我們在行業中的實際地位可能還會后退。”

  從后續兩年康恩貝在行業排名的情況看,胡季強的預測并不十分準確。

  2012年,在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名單中,康恩貝位列39位;到了2013年的百強醫藥工業企業百強榜時,康恩貝已下滑至72位;2014年,康恩貝排名回升至54位;2015年,康恩貝再次上升三個名次,位居行業51位。

  另外,胡季強還表示,雖然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新藥的開發,但是現有產品并沒有做到足夠強大。

  在談到康恩貝為什么無法快速發展的時候,胡季強說,品牌經營水平不高,缺乏真正有規模的大品牌、大品種。“我們尚未完全解決從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型,沒有完全理解品牌的內涵,沒有真正掌握品牌經營的技能,也就是沒有形成品牌核心競爭力,沒有實現從“經營機會到經營能力的轉變”,我們的經營能力還沒有得到真正的提升。”

  不過,雖然行業排名有所浮動,但整體來說,康恩貝的業績都是在穩步上漲。從數據方面看,2011年到2014年,康恩貝分別實現營收21.23億、27.34億、29.24億和35.82億,凈利潤分別為2.8億、2.93億、4.17億和5.52億。

  外延式收購做大蛋糕

  2015年,康恩貝的營收規模直接突破50億大關,達到52.02億。然而,康恩貝“經營能力”的提升,和收購的關系秘不可分。

  眾所周知,2014年,康恩貝先是以9.95億元的現金買入貴州拜特51%的股份。當時,貴州拜特承諾2014年到2016年預測凈利潤數約為人民幣2.43億、 2.73億、3億。

  此外,雙方在對賭協議中還稱,若貴州拜特2014年度至2016年度三個會計年度實現的扣非后的累計凈利潤金額達到約人民幣9億元,且2016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3.3億元,則將由康恩貝追加支付2億元對價。

  當時,在接受采訪時,董秘楊俊德公開表示,“醫藥行業的并購重組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公司未來仍將收購與主業相關的醫藥類公司,但具體的時間表并未定下來。這取決于時機”。

  同年12月,康恩貝以2.71億收購珍誠醫藥4930萬股,占后者總股本30.81%。

  去年5月初,康恩貝又花了9.56億從朱麟手中買入貴州拜特49%的股份,實現對貴州拜特的全資控股。

  5月底,康恩貝再次出手珍誠醫藥,以2.33億的價格買入珍誠醫藥4230萬股。收購完成后,憑借著57.25%的股權,康恩貝實現了對珍誠醫藥的絕對控制。

  康恩貝凈利連續下滑

  讓人十分不解的是,推崇外延式收購的康恩貝卻快速落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康恩貝共實現凈利潤4.4億,與2014年的5.52億相比下滑了20.34。2016年一季度,康恩貝實現凈利1.53億,同比上升了22.2%。上半年,康恩貝實現營收30.5億,同比上漲37.92%;凈利3.07億,同比下滑30.2%。

  另外,康恩貝當期營業成本為16.07億,同比上升100.56%;管理費用是2.41億,同比增加22.94%;財務費用0.67億,同比增加21%.

  在對半年報數據的分析中,康恩貝指出,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主要系去年 6 月收購控股的珍誠醫藥本報告期收入全部并表計入。

  而關于凈利潤的下降,康恩貝方面認為主要是去年同期處置持有的佐力藥業股票實現稅后盈利 1.16 億元,今年上半年持有和處置該股票確認損失0.16 億元,同比去年同期減少凈利潤 1.32 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小幅下降,主要系部分主要品種市場調整影響銷售進度及人工等經營成本和財務費用增加所致。 癡迷收購內增乏力遭質疑

  當然,也有人認為康恩貝這種解釋毫無說服力。

  《證券市場周刊》在報道中指出,近年來,康恩貝收購的諸多資產中,并非均是物有所值。查詢發現,2014年收購珍誠醫藥時,標的方預計2015年能實現凈利潤0.53億;然而,珍誠醫藥2015年的實際盈利數據卻僅有0.27億,約為預計數據的50%;收購而來的云南希陶,收入和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28.62%、72.61%;收購而來的內蒙古康恩貝上半年凈利僅為13萬。

  另外,報道還稱,康恩貝業績主要依賴收購而來的公司。

  統計數據顯示,康恩貝披露的10家主要子公司的經營情況,其中有6家子公司均是對外收購而來,這6家子公司2016年上半年合計貢獻的收入、凈利潤分別為20.08億元、2.33億元。

  按照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收入、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0.50億元、3.07億計算,剔除上述6家子公司后,康恩貝內生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0.42億元、0.74億元。“這也就意味著,康恩貝絕大部分的收入、凈利潤均來自于收購標的,內生增長乏力。”

  9月10日,康恩貝就報道內容專門作出回應。

  在回應中,康恩貝方面稱,在測算對應內生性凈利潤時,應該考慮收購貴州拜特公司、珍誠醫藥增加有息債務利息支出相應減少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約4,198萬,及考慮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無形資產評估增值攤銷影響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990萬元,因此,剔除上述6家子公司并考慮上述二個影響因素后測算的內生性凈利潤約為1.27億元。

  誰才是康恩貝的營收主力?

  其實,產品結構中沒有重大品種一直是康恩貝的一塊心病。

  公開資料顯示,康恩貝主營現代植物藥。在2014年收購貴州拜特時,市場就有分析認為,收購貴州拜特主要產品為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其主要成分為中藥提取物丹參素和鹽酸川芎嗪,該注射液經過多年市場開發和應用在國內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用藥市場中已位居前列,該并購彌補了康恩貝目前沒有重磅大品種的缺憾。

  收購之后,貴州拜特的業績一直穩步前進。曾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康恩貝產品結構中,主要是6億大品種丹參川芎嗪注射液,3億品種:腸炎寧、金奧康、阿樂欣,2億品種:天保寧、前列康,1億品種:漢防己甲素、牛黃上清膠囊、珍視明、龍金通淋膠囊、乙酰半胱胺酸等。

  毫無疑問,貴州拜特的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已經成為康恩貝的主力產品。

  另外,今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在康恩貝公布的10家子公司中,貴州拜特的數據十分搶眼。上半年,貴州拜特實現營收3.13億,凈利潤為2.03億,凈利率高達64.86%。

  除此之外,收購而來的珍誠醫藥當期實現營收11.21億,占康恩貝上半年總營收的36.75%;當期凈利潤僅有280萬元,兩項數據的完成率分別為32.82%、3.40%。

  如此算來,收購而來的貴州拜特成了康恩貝的賺錢主力;珍誠醫藥則是營收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在對報道的回應中,康恩貝也承認內生性增長的不理想。康恩貝還表示,公司除上述措施的穩定推行外,擬通過進一步推進營銷及管理整合,提升營運效率,降低成本費用;及繼續重視應對醫藥行業政策變化,從“危”中尋找突破、發展的新機會。

  那么,康恩貝要想擺脫對收購的依賴,并非易事。“新藥的研發和推廣,需要一定的周期。短期內提升公司業績,收購肯定是最便捷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的后遺癥也很難根除。”一位行業分析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