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电商年年被约谈,毛病为何老不改

2016-11-09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程赤兵

  买的没有卖的精,其根源就在于所有游戏规则的设计都在电商平台一方,消费者只有被动接受的份。

  国家工商总局7日召集京东商城、百度、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聚美优品、国美在线等15家网络经营企业,召开规范网络集中促销活动行政指导会,对网络企业加强自治,规范网络促销活动提出要求。要求包括不得发布虚假广告,不得虚报特价揽客,实施有价无货的欺诈行为,不得先涨价再打折,借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据中央电视台报道)

  “双11”越来越近了,电商们的各种促销活动已经叫人眼花缭乱:打折、抽奖、秒杀、领券、买赠、积分换购……它们不仅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也极大地考验着人们的耐心与智力。部分电商种种热情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深坑”,就看消费者能否洞察秋毫,会不会疏忽之下,掉下去了。

  各级工商部门多次找电商约谈。实际上,在近年的“双11”前后,这类约谈经常有,警钟经常敲。但很多问题依旧存在,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些问题属于老问题了,比如商品质量。国家质检总局昨天刚刚宣布了最新的抽查结果,网售的11种商品不合格检出率为17.3%。其中,背提包的不合格产品竟然达到68.3%,床上用品和服装则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这类问题年年有,追根溯源,恐怕还得找到生产厂家那里,但电商平台的疏忽也难辞其咎。

  还有一些问题,是新问题。比如有些打着“电商专供”名号的商品,质量缩水,“专供款”已经成为“业内常识”。“电商专供”的出现,说白了,就是“缺斤短两”,是对消费者的欺瞒的新方式,之所以迅速传开,恐怕与平台的默许、纵容相关。

  其他问题,诸如先涨价再降价、有价无货、夸张图片广告和快递等等,此起彼伏。年年约谈,年年有问题,老问题解决不了,新招数又出现,这说明一些电商平台,依旧热衷于“抖机灵”。

  有的不仅仅是缺少监督,而是故意为之。例如有价无货,大多集中在电商平台的自营商品上,特别是电器与图书尤甚,等到优惠期一过,那些短缺商品又神奇地出现了。再比如有些商家,设计了极为复杂的游戏规则,难以理解,消费者使用了优惠券,却花了比以往更多的钱,只好吃哑巴亏。

  买的没有卖的精,其根源就在于所有游戏规则的设计都在电商平台一方,消费者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真的想让利于消费者,就会设计出种种诡异复杂的玩法来,引人入套。这种情况,就不仅仅是约谈所能解决的了。

  要有所变化,管理者就必须更深层次地介入,比如联合消协,设立第三方的投诉处理渠道,及时公布案例,拆穿个别电商常用的花招,并会同管理部门,将一些行为规范化——例如要求“电商特供”标明与普通产品的差别,例如明确哪些玩法是可以的,哪些玩法应当被制止。诸如此类,以实际的管理措施来规范市场。

  中国是电子商务最为发达的国家,作为电商市场的标志,“双11”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这之中付出了很多人的心血,也有相当大的代价。希望现在的电商平台要珍惜得之不易的局面,要对得起为自己捧场的消费者,不要让承诺只停留在口头上,该改进的地方,要积极地想办法,让这个品牌更实在、更完美。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