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陰謀論里看香港

2016-11-19
来源:香港商報

  流深

  「共濟會控制世界」、「小布殊一手策劃了911事件」、「全球變暖是個騙局」、「甘迺迪死於中情局之手」……一直以來,五花八門的政治陰謀論,即使不相信,想必你也曾經聽說。

  政治化催生陰謀論

  陰謀論為何會流行?傳統看法似乎認為,政治陰謀論雖然難以證實,但亦難以證偽,因而只要存在政治信息的不對稱,陰謀論就有其滋長的空間;但由於陰謀論的構想大多不合常理,只有受教育程度較低,或對政治運作不太了解的人,才會更傾向於相信陰謀論;有知識的人不會輕易相信陰謀論,更不會成為陰謀論的信徒。

  然而,早前發表的一篇的學術文章,卻可能顛覆了我們長期以來對政治陰謀論的看法:3位來自明尼蘇達大學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政治學學者,通過問卷調查和量化分析的方法,系統性分析了數千名持不同政治見解的被調查者對政治陰謀論的看法。研究指出,一個政治知識豐富,擁護特定的意識形態,且對政治缺乏信任的人,往往是陰謀論的「忠實信徒」。3位學者尤其指出,有知識的人往往更堅定自己的世界觀,也更願意「捍衛」自己的世界觀,因而他們反而更加會相信那些與他們的價值觀相符的陰謀論;此外,陰謀論往往對於意識形態紛爭中處於下風的人,更有特殊的吸引力。

  回看香港,各種陰謀論也在近些年大行其道。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因為一句對《基本法》「量入為出」條文的比喻,就招來社會上的各種猜想,以至於她無奈表示,「我覺得我們的社會太過泛政治化,或者太過多陰謀論。」

  林鄭月娥的看法絕不是空穴來風。例如,去年一度掀起坊間熱話、獲得金像獎最佳影片的《十年》,就有許多陰謀論式的想像——政府為推動國安法而不惜買凶殺人;為了消滅廣東話和本土文化,政府將普通話作為唯一官方語言;小朋友被招募進「少年軍」,是為了執行言論審查甚至「保密行動」。雖然表面情節是對香港十年后的想像,卻沒有一個情景不指向現實中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伴隨着近期不斷發酵的「港獨」爭議,亦有新的陰謀論流傳坊間,例如,有說「旺角暴亂」是由政府在幕后推動,以藉口在香港出動解放軍;有說「港獨」勢力完全是由特首及中聯辦在幕后培養并長期資助,以為連任增加籌碼;亦有說是中央政府正煽動「港獨」分子不斷鬧事,從而為中央在香港推行強硬路線,乃至為取消「一國兩制」做鋪墊。

  有知識更易劍走偏鋒

  按傳統理解來看,香港人一般受教育程度頗高,享有開放的資訊環境,絕對不是陰謀論滋生的合適土壤。但現實卻是,上述陰謀論看法雖然內容荒誕,漏洞百出,但仍獲得了不少大學生、網民甚至知識分子的認同,其中不少還公然刊登在部分以「公信力」自况的媒體上。許多人更以陰謀論式的推斷為藉口,進而發展出一場以阻撓施政為目的的運動,例如醫委會改革和版權條例修訂,皆因「政府加強控制」的想像而被拉倒。正如3位學者在文章中指出的,上述陰謀論的擁護者并非缺乏知識,不少還是參與過政府工作的專業人才,無法簡單歸咎於他們的「幼稚」或「無知」;反而,他們可能才是推動陰謀論擴散的主要人群。

  因此,香港如今陰謀論的流行,或應從兩個方面來解釋。一方面,從意識形態上來說,香港作為「一國兩制」下的前英國殖民地,很大程度上繼承和保留了一整套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而香港社會絕大多數社會精英,亦多是在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下受到教育和培養,對西方制度懷有天然的親近感。然而,由於香港特殊的政治架構,以及中國崛起、西方制度衰落的大背景,以自由主義和西方政治制度為核心的意識形態,在香港的政治斗爭中始終處於下風。因此,政治陰謀論常常成為自由主義者用以發泄情緒和尋找心理安慰的出口。另一方面,對政治缺乏信任也是陰謀論流行的一大原因。多個民調顯示,由於近年來一系列政治爭議的出現,市民對特區政府的信任度在不斷走低。對政治的低信任度,也造成市民更傾向於相信和傳播各式陰謀論。

  綜合來看,要想消除政治陰謀論滋生的土壤,一方面要靠政府提高政策制訂的透明度,擴大市民參與,從而增加市民對政治的信任感。另一方面,在新的歷史和國際情境下,港人也應適當反思,過往令到香港走向成功的一套經驗,在今日是否仍舊適用?或許,放下對於西方政治制度的迷思,對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過分偏執,才是港人更好的道路。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