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現有民宿雖然數量不少,但八成并不盈利。
日前,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民宿業論壇上獲得了上述消息。一方面,標準酒店賓館的需求量下滑,另一方面,以民宿為代表的非標準化酒店供小于求,卻出現千篇一律的同質化傾向。
大同小異:舊木材、土坯房、鵝卵石
艾瑞咨詢《2016年中國在線度假租賃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在線度假租賃市場規模達42.6億元,同比增長122%,預計2017年有望增至103億元。
中投顧問《2016-2020年中國民宿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0至2015年間,各地民宿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尤其在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民宿數量更是幾何式增長。據西湖風景名勝區民宿行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5年12月,西湖景區內的民宿已達到165家,比2010年6月底的41家翻了3倍多。同樣,在廈門,民宿由2006年的13家擴展到2015年的1800多家。
但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部分地區已經接近飽和。以莫干山為例,據當地人士透露,民宿數量已經超過600家,以至于當地政府開始嚴格管控民宿發展,提高前置許可門檻,在土地出讓上有所管控。
另一方面,蜂擁而上的民宿,也出現千篇一律的同質化傾向。一位不愿具名的莫干山民宿業主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兩年,新建的民宿看上去全是舊木材、土坯房、鵝卵石,大同小異。”
連鎖民宿“千里走單騎”的創始人王冠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剛開始時,他們只做口碑營銷,因為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慢慢的,民宿遍地都是,“逼得我們不得不推銷自己”。她認為,現階段,民宿市場需求遠大于供給,但一定要把當地生活趣味和當代藝術結合,裝進房間,所以“千里走單騎”做了12年,也只有6家民宿,堅持“只做小而美的精品酒店,房間不超過個位數”。
民宿眾籌模式興起
采訪中,澎湃新聞記者獲悉,在線短租最為人熟知的便是民宿業態。這其中有閑置民宅租賃,有設計師產品,有地產開發商或酒店集團,還有政府的打造“美麗鄉村”。此前,國外的房屋短租平臺Airbnb、攜程、如家等,在民宿業動作不斷。
論壇上,多家業內知名民宿業主表示,民宿的精髓在于生活方式和當地特色。酒店或OTA(在線旅行社)平臺,并不是民宿發展的主流,因為很難保持獨立經營,這樣的共識催熱了民宿眾籌業務。
11月24日,“開始眾籌”宣布將旗下民宿業務板塊“借宿”拆分運營。所謂民宿眾籌,即民宿業主通過眾籌啟動民宿建造等業務,建成后,按照事先約定好的分紅或者折扣回饋共建人。比如,花2萬元購買云南松贊酒店的八五折消費卡,200個眾籌名額12個小時被搶空,這是松贊創始人白瑪多吉不曾預想到的情況。松贊不是一家星級酒店,而是云南香格里拉地區的精品民宿品牌,最小的一家只有9間房,單晚房價過千元還得排隊預約。
民宿行業資深人士、借宿CEO夏雨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借宿”嚴選本來想在初期選出行業100家民宿,但是選不出來,最終只選了66家。為降低風險,在民宿項目上線前,公司風險部門對其進行調查,并出具風控報告,其中包括企業證照是否合規齊全,發起人的征信情況是否良好等。平臺對每個項目都會進行風險提示,并督促發起人對經營情況和財務數據進行披露。如果項目經營不善倒閉,則由發起人和共建人一起對項目進行清算,并根據投資比例進行殘值分配。
如家集團過去一年也在調研民宿市場,得出的結論卻是,民宿參與門檻比較低,很多投資人和企業在做,有很多品牌,單體規模都非常小,大約80%都不賺錢,能有20%的盈利就不錯了。
不過,對于眾籌模式的民宿發展,業內表示,也只能做做看,才知道是否被市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