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反對派的2047恐懼營銷

2016-12-21
来源:香港商報

  流深

  營銷學上有一種實踐,叫做「恐懼營銷」——它利用人性中會恐懼的本能,通過制造恐慌、誇大危害等手段,引發消費群體對某些現象的恐懼,進而產生對可以消除危害、緩解恐懼的產品的需求。這時,商家就可以順勢針對這樣的需求,將自家產品包裝成解決問題的不二選擇,從而促使商品大賣。

  制造恐慌再「解決問題」

  例如,食品廠家利用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和對疾病的恐懼,通過將油炸食品、方便食品、快餐等宣傳為引發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垃圾食品」,令消費者產生「吃垃圾食品對健康有害」的概念,之后再將自己的產品打造成「健康食品」,利用「零加工」、「純天然」、「有機食品」等概念引導關注健康的消費者前來購買。

  商家的這一營銷手段可謂相當奏效,「無污染」、「零公害」、「非轉基因」這些原本生僻的詞語,相信如今絕大多數消費者都聽過,并且真心地願意掏出更多的錢來購買。但真正的問題在於,是否吃了所謂「垃圾食品」就一定會對人體有害?又或者「有機食品」就一定對人體有益?世界衛生組織(WTO)就曾經針對網上流傳的「世衛組織垃圾食品名單」進行過專門辟謠,澄清其從未發布過類似的名單;許多營養學家亦指出,學界從未對「垃圾食品」下過嚴格的科學定義。事實上,只要稍加思考就知道,任何食物對人體的影響,都與消費者的個體體質、烹飪方法、飲食數量與頻次、食物結構乃至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有關。換言之,簡單將「食物」與「健康」畫上等號的觀念,既非源自於嚴格的科學實踐,亦非理性思考的結果,而完全是商家有系統性的「恐懼營銷」的結果;如今許多看似理性的消費行為,亦都是建立在上述非理性的恐懼之上。

  「大限論」屬危言聳聽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說這麼多,正是因為在如今的香港政壇,亦出現了類似的「恐懼營銷」行為。一個最近的例子就是所謂的「2047大限」議題。一段時間以來,「2047大限」的概念頻頻出現在反對派乃至自決派口中。一方面,他們不斷散播2047年后「一國兩制」到期,香港將實行「一國一制」,從而引發地權被收回、銀行按揭失效、樓市行將崩潰等恐慌和憂慮;另一方面,他們利用普通民眾對《基本法》的不熟悉,趁機提出「永續基本法」、「公投自決」甚至「香港獨立」的解決方案,作為緩解市民憂慮、解決前途恐慌的應對方案,從而讓市民相信,唯有他們才是真心「關心香港未來」、「捍衛我城命運」的人。最終的目的,無非是讓市民以熱血和金錢,為這些政黨和組織的政治操弄買單,為他們個人的政治前途買單。

  但從根本上說,所謂的「2047大限」根本就無法成立,亦完全沒有恐慌的必要。「2047」議題之所以出現,是源於《基本法》第5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但正如法律所寫明的,這個「五十年不變」的期限,指的是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其含義并不涉及香港的主權歸屬等大是大非問題,只是對《基本法》制訂時香港各項社會、經濟、政治制度的概括和泛指所謂「馬照跑、舞照跳」就是這一政策的形象比喻。但許多年過去了,香港「馬照跑」,卻已經少有人「舞照跳」,本身就說明此項政策在實踐上有些巨大的彈性。唯有一個不容突破的底線就是,國家統一、「一國兩制」的原則不會改變。

  其提出的背景是上世紀80年代初,內地和香港在各方面差异巨大,中央政府為了穩定香港民心和社會局勢而提出的一項長遠政策。而今日,國家經濟強勢崛起,各項事業不斷進步,香港也在近20年的實踐中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制度設計總體上是成功和可行的。在這樣的情况下,又何必要改「一國兩制」為「一國一制」?恰如張德江委員長訪港時指出,「一國兩制」不會改變、不應改變、沒有必要改變。

  奉勸那些在市民中煽動「2047大限」恐懼的政客,最好回過頭去讀一下鄧小平1987年在《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時的講話》。他在講話中以莊重的態度表示:「香港在1997年回到祖國以后50年政策不變,包括我們寫的基本法,至少要管50年。我還要說,50年以后更沒有變的必要。香港的地位不變,對香港的政策不變,對澳門的政策也不變,對台灣的政策按照『一國兩制』方針解決統一問題后50年也不變,我們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政策也不變」。如此莊嚴的承諾,勝過任何政客的危言聳聽。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