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1

郎鹹平:樂視和互聯網企業造車不可能成功

2016-12-22
来源:

  雷鋒網按:知名“網紅經濟學家”郎鹹平在近日發表了對於“互聯網造車”的個人看法,在郎鹹平看來,四大難關將使新造車企業折戟沉沙。以下文字均原文引用自郎鹹平公眾號“朗Club”和近期出版的新書。

  賈躍亭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回應近期外界對於樂視股價、供應鏈、資金、汽車等方面的諸多質疑。期間,明確表示不會放棄造車。在我看來,這種反思“蒙眼狂奔”不過是一場自我感覺良好的宣傳。

  要知道,樂視在最輝煌的時候,我們把BAT加上樂視變成TABL,可見當時他如日中天。如果樂視能夠多聽聽我的建議,可能不會走到這一步。因為在今年5月份,我已經一再告訴這些互聯網公司,你們做汽車是不會成功的。

  樂視最大的失敗是端口生態圈賠錢:

  樂視有七大生態,包括四個資源類的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及雲、內容、體育,還有三個端口類的,手機、電視、汽車。

  他手裏有接近800億的現金,由於不做研發唯一能做的就是收購別人的企業。

  以手機為例,如果你是像華為一樣,或者像高通一樣能制定標准,不用他們制定的標准,能夠造自己的芯片或者造屏幕的話也能成功,因為你有核心競爭力。這些優勢樂視全部都沒有,唯一能做的就是收購,收購之後就開始補貼,這就是樂視的資本運營模式,這種資本運作我是最討的,而這種資本運作都不會成功。根據樂視自己公布的數據,2015年9月份樂視手機占市場0.42%,虧了4億,到了今年9月份占了市場0.97%,補貼了13億。

  樂視的電視做的確實是非常不容易。2016年樂視收購VIZIO之後,合並液晶電視出貨量達1457萬台,三星4790萬台,LG27910萬台,海信1435萬台,TCL1380萬台,排第三。問題是電視也是補貼燒錢的,2014年市場份額是3%,虧了1.84億元。2015年占了市場6%的份額,虧了13.52億元。到了2016年上升到11%,虧了20.97億元。總歸累計虧損36.33億元。根據二維雲網做的預估,今年9月份樂視市場份額高達19%,那是一個不得了的偉大成就。

  樂視當初的成功為他帶來了極大的利潤,他通過資本運作累積了大量財富,這些財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部分就是投資人的錢。第二部分就是股票市場上拿來的錢,比如說高位套現,創造概念高位套現。今年漲的很高的時候,他高位套現了幾十億。然後再用股權質押,定向增發把錢再裝入有概念的生態子公司,通過合並報表繼續拉上市公司的業績,再拉股價再套現。然後虧損就放進非上市公司的生態子公司去,這個是標准的資本運作的手法。

  透過這兩個辦法,大概積累了800多個億,然後做了非常多的事情。從他的融資分布來看,互聯網及雲投入2.4億、體育43億、手機50億,房地產64億、內容108億、互聯網金融151個億、電視187個億、汽車已經投入了47個億,這樣一來還剩下148億現金。但是在汽車方面計劃今年再投170億,這樣肯定就沒錢了,因此樂視的資金鏈會緊張,或者會斷裂。

  今年預計投170億錢就已經是捉襟見肘了,但是他們計劃2017年再投416個億,但是我相信如果做汽車這些錢應該是不夠的。

  汽車為什么不能做?因為有四大難關是無可避免的。

  第一個難關是資金投入量之大是你不可想象的。蘋果的現金儲備2300億美金,結果汽車宣布失敗。樂視投了47億還要再投170億,還要再投416億,這些錢能比的了蘋果嗎?

  第二設計之複雜是你不可想象的。汽車不算螺絲螺帽有7000個零配件,加上螺絲螺帽小配件小電線大概有3萬個零配件。以這7000個零配件為例,每一個零配件都有設計標准。以豐田為例,其中一個非主要零配件的設計標准就是一本1000頁的書,樂視有這個能力嗎?

  第三個是技術難關之高是你不可想象的,特斯拉電動車五年才出產,最危急的時候還靠著豐田跟奔馳給他幫忙。

  第四是供應鏈管理之複雜是你不可想象的。假如每天生產1000台汽車,3萬個零配件必須從全世界各地准時到達,只要一個螺帽進不來,汽車就裝不了,你就賣不出去。

  我在5月23號已經告訴多家互聯網企業,造汽車不可能成功的,大家不要試了。如果你們稍微冷靜一下,肯聽郎教授一個勸告,你們都不會走到今天這個絕境的。很可惜,你們蒙眼狂奔。

  整個樂視帝國就是因為思路不當使得它進入如此的困境,而且進入這個困境後,投資人一旦看到負面消息不敢投了你怎么辦呢?所以未來我非常擔憂,樂視800億的帝國會煙消雲散。透過樂視我要再度告誡我們的企業家,人的成功不是靠蒙眼狂奔,而是靠精心策劃,靠保守好,希望大家多注意,仔細了解一下世界的複雜。

  說到底,要做好智能汽車,第一步是要把汽車先做好。汽車工業最能代表一國工業體系的真實水平,而目前我們的汽車工業還遠遠落後於歐美和日本。在發動機性能、安全性、尾氣排放等關鍵技術領域,我們只有花大力氣、下苦功夫才有可能實現趕超,互聯網車企所想象的“彎道超車”路徑實際上並不存在。我認為,傳統汽車制造商把汽車變成智能移動終端,比互聯網公司造汽車更容易一些。所以我拜托這些互聯網公司做好主業,做自己擅長的領域,不要盲目多元化。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