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內蒙古發現2千多年前制鹽手工業遺址 屬鹵水煎鹽法

2016-12-28
来源:新華網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28日電(記者 勿日汗、哈麗娜)記者日前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員在內蒙古和林格爾縣發現一處2000多年前戰國晚期或漢代早期的制鹽手工業遺址,其制鹽工藝屬于早期的“鹵水煎鹽”法。

  為配合呼和浩特市新機場建設開展的此次考古發掘,清理出坑井遺跡1個,鹽灶遺跡4個及相當數量的夾砂圜底罐殘片和煎鹽過程中刮撇出的含鈣、石膏等成分的灰白色廢料渣。

  其中,坑井遺跡平面為比較規則的圓形,壁面經過簡單加工,直徑約3米,深度超過3.5米;鹽灶遺跡每個鹽灶包括7個以上集中放置的圜底罐,圜底罐直接置于地面,之間以土塊間隔和支撐,構成簡易鹽灶。

  用于鹽業生產的夾砂圜底罐是這個遺址出土數量最多的遺物,但未出土完整器,均為殘片。這些器物口徑30至35厘米,高均在35厘米左右,部分罐腹殘片上保留輕微的煙熏痕跡,說明使用時間較短。

  鹽業考古在中國沿海地區開展多年,但在內蒙古較為罕見。這個遺址的發掘,對于中國鹽業考古是一個重要補充,也有助于了解作為池鹽主要產地之一的內蒙古中南部地區戰漢時期鹽業生產的情況。

  據了解,目前考古人員只是明確了這個遺址的性質,至于其他相關問題,如煎鹽原料鹵水的獲得途徑、是否存在其他關鍵技術的遺跡等問題,都有待于進一步的考古工作予以揭示。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