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6日,深港通正式獲准,當日上證綜指站上3100點關,11月底更突破3300點關。但深港通正式開啟,卻成了內地股市的分水嶺,大盤跌跌不休,最低已跌到3068點。而與深港通關系更直接的深圳股市,無論是深成指還是創業板、中小板都明顯暴跌。到28日,滬指已經將深港通獲批后的升幅悉數吞噬。市場預期的深港通給內地股市輸血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內地兩市日成交額反而跌穿了4000億元的關口,最低到了3600億元水平;預期的深港通撬動內地大藍籌情况也沒有出現,無論是銀行股還是保險、券商板塊都悉數陰跌,指望深港通提振金融股進而穩定大盤肯定是落空了。
嚴重高估仍制約內地兩市
深港通開啟18個交易日的盤面就像一面鏡子,折射了內地股市和香港股市的真相,這個真相就是內地股市估值和香港股市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內地股市一直以投機著稱,市場85%左右的成交量是由散戶來實現的,價值投資在這個市場無從談起。現在上海股市扣除金融股平均市盈率還在二三十倍,深圳股市在三四十倍,而深圳創業板市場平均市盈率還在63倍左右,而香港這邊還在幾倍。所以,深港通對於中國內地兩市場談不上是利好,利空的味道反而更濃烈一些。
資金北熱南冷也將是暫時的,不會成為常態,因為在跨境資金完成配置后,這樣的態勢很有可能就會出現變化,畢竟決定市場的根本還是估值,價值的嚴重高估仍將制約內地兩市場的表現。即將進入新的一年,內地股市對外開放的腳步還將繼續,對外開放的結果勢必會讓內地股市國際化,也必會推動內地股市估值的合理化,市場投資者結構機構化,從嚴重投機過渡到價值投資。而至今還保持超高估值水平的內地股市在持續推進的對外開放中勢必還將繼續承壓。互聯互通勢必會延展到一級市場,倒逼註冊制改革的開啟。王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