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桃花塢年畫《財神駕到》,作者是房志達。 曾潔 攝
中新網濰坊1月13日電 (曾潔)中國木版年畫將於2017年申請加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目前中國十餘處木版年畫產地的國家級傳承人已親筆簽名,表示自願加入申請行列。記者13日在濰坊參加2017中國木版年畫傳承與創新高峰論壇時獲悉上述消息。
2017中國木版年畫傳承與創新高峰論壇上,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四川綿竹等十餘派木版年畫的傳承人,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的專家學者就木版年畫的傳承現狀和發展前景展開討論。
陝西西安年畫,作者鄒笛。 曾潔 攝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傳承人霍慶有提及中國木版年畫申請加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進展。據悉,中國木版年畫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由馮驥才2011年11月倡議提出的。霍慶有說,目前木版年畫多個產地的國家級傳承人已通過親筆簽名表示自願加入申請行列,此申請將於2017年遞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霍慶有認為,木版年畫是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包含大量的曆史、社會生活、神話、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戲曲、文學等內容,且具有較高藝術造詣,此次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有助於木版年畫的傳承、創新獲得海內外更多關注和支持。
木版年畫進入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鍵期,中國農曆新年也開始倒計時,這激發了論壇與會者對木版年畫命運與前途的討論。山東濰坊木版年畫傳承人張殿英說,現在靠年俗“滋補”年畫已經變得很難,年畫從新年必備品逐漸成了紀念品、收藏品,對於年畫創作者來說最大的變化在於“細活”、“尖子活”多了,而“粗活”少了,年畫如何適應現代人的價值觀、審美觀成為一大難題。
山東高密撲灰年畫,作者呂臻立。 曾潔 攝
河北武強年畫傳承人馬習欽認為,繪、勾、刻、刷、印、裱等工藝是中國各派木版年畫必須堅守的傳統,是年畫彰顯地域特色的根基,即使前人遺留的古老工具被現代機械所取代,傳承人也應該將老工具、老手藝完整地傳下去,保持各派年畫“各有千秋”。
第二屆中國木版年畫大展同期舉行,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四川綿竹、重慶梁平、河南開封、陝西西安、福建漳州、福建廣東等十多個木版年畫產地均有作品展出。記者看到,單是《門神》這一題材,各派畫風迥異,門神的神情、服飾、色調、背景大不相同。除《門神》、《除害納福》、《三神圖》等傳統年畫外,蘇軾、李白、張旭等古代文人,以及《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古代文學著作題材也被年畫所吸收。
山東高密撲灰年畫,作者呂紅霞。 曾潔 攝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國木版年畫傳承分為家族傳承和對外收徒兩種,如山東高密撲灰年畫傳人呂紅霞、重慶梁平年畫的傳人徐家輝等均為家族傳承。而對外收徒目前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困境。
據悉,木版年畫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番申請加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繼昆曲、京劇、古琴、皮影、中醫針灸、二十四節氣之後又一項申請世界非遺的“中國籍”非物質文化遺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