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強積金機制已崩潰

2017-01-17
来源:香港商报

  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白仲祺

  立法會數月前通過設立強積金預設投資基金,而積金局則在近日透過不同場合推廣這計劃。積金局執行董事潘祖明在數周前的論壇說強積金是「成員的血汗錢」,所以我們要做自己「強積金的話事人」。然而,真能如此嗎?

  這個預設基金,亦被稱作「懶人基金」,除了從未為積金戶口作出指示外,連曾經作出投資指示,但由於户員離職時沒向受託人發指示,積金公司亦會將這人的資產轉入「懶人基金」。明明已有投資選擇,離職時積金戶口也可能會被調到另一基金。相信受這新機制影響的人,將會有很多。會自動墮入預設基金的人,和懶不懶惰不大有關系。

  潘祖明說我們應該對自己的積金話事,但預設基金,就正正是將話事權交予積金公司。強積金原意不就是設計一套系統可以讓「打工仔」自行決定用哪一種資產來儲錢投資嗎?問題是究竟自己話事是有可能的嗎?如果我們是自己強積金戶口的話事人,應該代表可以自由選擇供款水平,甚至不供,亦自由選擇投資資產,無論是基金、股票、債券還是其他資產,亦應該可選擇何時可以贖回資產。所以簡單來說,我們這些「打工仔」,根本對自己的強積金,差不多毫無話事權。

  其實有多少人,從來不注意自己的強積金戶口?是由於懶惰,要政策幫助,還是由於他們已經對制度持放弃態度,根本當這些錢像已潑出去的水一樣呢?其實預設投資基金,根本證明機制已經崩潰。

  預設基金最主要想改善的問題,是強積金長年收費高,回報差,大多數積金連大市都跑不贏。其實收費高,回報差,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當然,在所有其他因素相同下,降低收費成本,回報當然上升。但如果降低收費,會直接令基金回報更差呢?積金局已經承認,收費高并不代表回報高,但這并不代表新制度強制收費低的基金回報不會更差。在缺乏市場競爭下,市民根本沒有辦法為自己被迫儲起的錢,尋找最好的回報。

  究竟我們是否自己基金戶口的話事人?當然不是。在討論老人全民派錢時,多個方案都建議,由於市民對強積金不滿,所以不如將現有資產撥入退保之用。筆者每次聽到這些言論,都毛骨悚然。我們的強積金戶口,已經波折重重,每次聽到這些充公資產的言論,更證明有許多人對於積金的資產虎視眈眈。如果積金局真的想我們做強積金的話事人,請將話事權交還我們。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