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蔡英文出訪與「外交」封鎖危機

2017-01-18
来源:香港商报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

  蔡英文甫結束9天8夜的中美洲四「友邦」的訪問「英捷專案」,表面上風光,其實潜藏着許多「外交封鎖」危機,預示着蔡英文的「踏實外交」面臨「山雨欲來風滿樓」徵兆。

  中南美占台外貿少

  首先是,蔡英文此次來回過境美國,分別在休士頓與舊金山停留,應該是奧巴馬政府的刻意安排,以免蔡英文又再打「特朗普牌」,造成美國政府更大的困擾;原則上,特朗普團隊的要員也沒有與蔡英文會晤。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境休士頓時,蔡英文與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會晤時表示,TPP似乎無望,台灣盼與美洽簽FTA,但台美已陷TIFA的協商困境中,不談美豬是其中關鍵之一,因此不可能繞過TIFA直接與台灣洽簽FTA。

  其次是,蔡英文此次出訪的主要目的是參加尼加拉瓜總統奧爾特加就職典禮,并走訪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及薩爾瓦多,此行堪稱有兩大任務,一是鞏固「邦誼」,另一是與各「友邦」深化雙邊合作方案。其實,不僅蔡政府規劃用經貿的拓展與布局來維繫其「外交」關系,大陸方面也是用相同的思維在向外拓展,然而在兩岸經濟、外交實力此消彼長的對比下,蔡政府的成效如何,實在不無疑問。尤其,大陸方面若將「一帶一路」的經貿戰略布局投向中南美,台灣有抗衡的條件嗎?更何况,中南美「邦交國」數量占台灣的一半以上,但卻占台灣的外貿比率并不高,因此若要吸引大規模的台灣民間投資,恐怕可能性仍不高。

  尼國令台外館遷出首都

  尤有進者,就在蔡英文出訪期間,大陸與尼日利亞雙方外長簽署關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聯合聲明,尼國并要求台方的外館從首都阿布加遷往第一大城拉哥斯。此舉意味着,台灣在非洲唯一以「中華民國」名義設立的「非邦交國」代表處,被「摘牌更名」、被要求遷出首都;換言之,其重點在於,尼國政府要求台方駐館不得再使用「中華民國」的名稱,也充分體現大陸更將對台「外交封鎖」重點置於圍堵「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更何况尼國是非洲第一的人口大國、也曾是非洲第一大經濟體;大陸此舉之重中之重,應該是將「一個中國」原則在全球社會上進一步鞏固,因此接下來,還須進一步觀察,在台方駐「非邦交國」的館處中,以「中華民國」名稱設立者還有斐濟、巴布亞新畿內亞、約旦、杜拜、厄瓜多爾,陸方是否將繼續圍堵封鎖、要求台方駐館「摘牌更名」?若是如此,台方對此恐將更無能為力來「防範」。

  美仍受「一個中國」制約

  再進一步言,「摘牌更名」事件選在特朗普即將上台的關鍵時刻,堪稱是明顯且直白的警訊。尽管美國準國務卿蒂勒森在參議院任命的聽證會上,一方面提出《台灣關系法》與「六項保證」,但也強調「不知道特朗普政府有任何改變『一個中國』立場的計劃」。換言之,尽管特朗普經常抨擊大陸,甚至還曾說「不了解美國為何要被『一中政策』束縛」,但上台后仍將受到美國長期以來遵守「一個中國」政策的制約,也體現特朗普本人及其團隊應也了解美中若發生冲突,后果將不堪設想。

  總之,蔡政府的「外交」思維與作為,即是「聯美、親日、反中」,若動輒挑戰「一中原則」,藉此來拓展全球空間,只會更加刺激與挑釁大陸。迄今,兩岸「外交休兵」已結束,大陸對台方全球空間的限縮,已采更積極的作為,若蔡政府希望重返往昔的「外交休兵」,除了接受「九二共識」,恐別無他途。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