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阻地下街發展沒道理

2017-02-04
来源:香港商報

  何子文

  政府研究在尖沙咀西、銅鑼灣、跑馬地、金鐘、灣仔等地點發展地下空間,以改善行人接駁和增加土地資源,首階段公眾諮詢將於下周一截止。然而,計劃引發的保育爭議仍然未解決,有關注團體擔心此舉損害公園的寧靜和綠化環境,聲言寸土不讓。環境保育沒有問題,但保育議題卻不應上升為「談不得、動不得」的禁區。不論是保育或是發展,出發點都應該是為市民著想、改善市民生活,如果成功保育了,「不遷不拆」了,市民的生活卻愈來愈差、上樓愈來愈難,這樣的保育究竟又有什麼意思?

  成功案例足借鑒

  事實上,發展地下城並非什麼新鮮事物,世界上已有很多成功案例。日本、韓國、新加坡都有成熟的地下城發展技術,解決建築物只在地面發展的問題,亦成為新的景點地標,例如日本地下街舉世聞名,在26個城市建造了146條地下街,每日進入的人數達到1200萬人,佔國民總數的九分之一。韓國的地下城空間寬闊,甚至能容納較大型車輛行駛。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地下城,更成為一大景點。近年內地大城市同樣面對土地不足的問題,發展地下城便成為在市區拓地的一大舉措,例如上海多個地鐵站如人民廣場站、徐家匯站、中山公園站等都發展大量地下空間,減少對地面空間的依賴,令交通更暢順,人流來往各處更方便快捷。

  香港面對土地不足的問題,也應該積極發展地下城,將路面的設施轉到地下,釋出土地供發展之用。地下城更可成為新的商業地標,為地區帶來新商機,甚至可以將一些「不受歡迎」的設施安置到地下空間,包括廢物轉運站、汙水處理設施、海水配水庫及爆炸品倉庫等,從而騰出公共土地作住宅及康樂或休憩設施發展,改善附近的居住環境。對供地「先天不足」的香港來說,發展地下城符合社會整體利益。

  技術問題可解決

  固然,發展地下城難免對當區居民造成一定影響,如保育團體所指要暫時封閉部分公園,但影響只屬短期,政府更可通過分階段施工減少對市民的影響。至於擔心發展地下空間影響公園環境,其實,香港的地下空間工程技術已十分成熟,大部分商廈都會挖掘地下空間作商業用途,若要隱藏通風口、出入口等設施,在技術上一定有方法解決,例如可將通風口融入現有建築,或將出入口連接港鐵站和地下商場,減少對景觀和公共空間的影響。

  保育團體擔心的問題,完全可以在技術層面上解決,但他們卻擺出「寸土不讓」的姿態。如果因為要暫時封閉公園就要停止地下城計劃,這樣,香港再也不用談什麼發展了。因為任何發展,就算是最環保的工程都肯定會影響居民、影響環境,如果堅持「保育至上論」,香港將一事無成,什麼也發展不了。難道這就是保育團體的真正目的?當不少香港人仍然為上樓安居發愁之時,保育團體仍然堅持何不食肉糜的思維,實在太過離地了。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