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懲教署更生事務日臻完善

2017-02-16
来源:香港商报

  懲教署社區參與助更生委員會主席蕭楚基

  回想香港八九十年代,港人對更生人士非常不接納,即使他們刑滿出獄,仍遭受白眼,找不到工作,往往因缺乏支持而可能會重犯入獄。幸好,香港懲教署早於90年代奉行「懲」與「教」,所有官員、職員都在更生事務身體力行,用心和努力為在囚人士創造新生命,以致今日香港的更生事務在國際享負盛名。

  照顧在囚人士

  香港的更生服務可追溯到1998年1月,懲教署當時決心在「教」方面下功夫,故成立更生事務處,轄下分為兩組更生事務組、教育組、工業及職業訓練組及心理服務組,分別各司其職,提供更生配套,例如福利和輔導服務、心理輔導、教育及職業訓練。

  懲教署除了在自家政策下功夫,亦與非政府機構和志願團體合作,為在囚人士提供活動,包括興趣班、康樂活動及藝術發展等,照顧他們的心靈發展,務求全方位將在囚人士由社會包袱,轉化為社會財產,貢獻社會。

  多年來,懲教署都非常有心,他們照顧在囚人士的心理狀况,明白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求職問題。因此懲教署與商界合辦招聘會,就如去年12月,懲教署與中華廠商聯合會、商界助更生委員會合辦視像招聘會,機構主要來自零售、飲食、機電工程、建築及運輸等行業。户主通過視像系統與200多名在囚人士面試,合共提供逾800個職位空缺,令即將獲釋的在囚人士能提早獲得職位,減低重投社會的憂慮。整項活動都非常有意思,而且成效很大。

  減低青少年犯罪率

  懲教署除了照顧在囚人士外,為了減低青少年的犯罪率,更貼心地推出「更生先鋒計劃」,向社會新一代宣揚「奉公守法、遠離毒品、支持更生」的信息,至今獲得外界一致好評。「更生先鋒計劃」於2008年9月起推行,對象主要是中學生及青少年,活動包括教育講座、面晤在囚人士計劃、延展訓練營及「創藝展更生」話劇音樂匯演等,其中最特別的就是「思囚之路」。

  「思囚之路」是以常見涉及青少年之案件做背景,安排學生參與模擬法庭聆訊,然后在馬坑監獄實境模擬接受法庭判刑,體驗服刑生活,反思犯罪代價。活動自2015年9月推出,反應非常熱烈。幾年來,「更生先鋒計劃」得到各界正面回應,2015年便有共3萬名師生參加。至2016年,人數更升至3.8萬人,預計2017年愈來愈多學校將會報名參加。

  進入2017年,懲教署已訂定連串更生事務計劃,繼續為香港服務。舉例說,懲教署計劃加強跨專業合作,與香港大專院校及非政府機構,共同研究及識別由犯罪者入獄而誘發的有形或無形社會代價、以金額計算衍生的社會代價、闡述懲教署的更生及社區教育工作如何減少社會代價,目的是評估懲教署更生及社區教育工作對保障公眾安全及減少罪案的成效。而懲教署亦會開展為期兩年的研究項目,內容包括戒毒所更生計劃的檢討與發展,罪犯風險與更生需要評估及管理程序、職業訓練課程、優化戒毒輔導服務等。

  進入新一年,懲教署會繼續展開跨界別合作,包括商界、教育界、社福界、政府部門、體藝界、醫護界、宗教界及傳媒界。懲教署亦會展開跨地區合作,透過2017年中的會議,將研究成果回饋社會、邀請全球知名學者演說,及發表懲教署更生及社區教育工作的成效及研究,務求成為國際推崇的懲教機構。

  「以生命影響生命」是筆者在懲教署更生工作中,聽過最深刻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歷程,在囚人士因各種原因而成為階下囚。經過懲教署既懲亦教的管理下,他們反思、蛻變。當中不少在囚人士或更生人士,更成為分享者、生命導師,親身向公眾述說如何為犯罪而付出代價,宣揚奉公守法、遠離毒品及支持更生的三大道理。2017年,筆者祝願懲教署的更生事務發展更臻完善,進一步提升公眾對更生人士的認識和接納,讓香港社會變得更安全和包容。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