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不要迷戀「最自由」桂冠

2017-02-18
来源:香港商報網

  夏言冰

  美國傳統基金會日前發表2017《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香港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連續23年名列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擁有法治健全、簡單稅制、有效的政府運作和「一國兩制」的優勢這四大因素,加上中央的大力支持,是能夠超越其他國家和地區,不斷贏得殊榮的主要原因,這亦是對本港經濟環境的肯定,值得港人欣慶和驕傲。但在赞譽背后藏有隱憂,在當前全球經濟問題日益嚴峻的形勢下,自由市場理論一早已被證明并非萬能,香港的蟬聯并不值得驕傲,也不能夠真正反映香港的實力和地位,自由桂冠看看就好,政府不能過度迷戀桂冠,而應加強適度有為,切實抓住「中國機會」,提升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積極改善民生。

  美譽無助紓解社會問題

  據傳統基金會指出,香港今年的總分為89.8分(100分為滿分),較去年上升1.2分,與第二位新加坡(88.6)的差距由去年的0.8分拉大至1.2分。在報告的12項評估因素當中,香港在其中8項取得90分或以上成績,并在「財政健康」、「貿易自由」和「金融自由」方面,獲傳統基金會在全球180個經濟體當中評選為首位。同時,傳統基金會亦赞揚香港的司法制度優質、社會風氣廉潔、監管制度高效,以及市場開放。這當中,自由市場原則是香港經濟發展和繁榮的基石,而特區政府維護這個經濟自由的決心是堅定的,誠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政府會致力維持良好的營商環境、自由開放的貿易、低稅率及簡單稅制和法治及司法獨立。同時,政府亦會繼續加強金融基建和與主要貿易夥伴建立更緊密的經濟合作等,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領先優勢。香港能連續稱雄奪冠,實在是實至名歸。

  然而,港人在享受最自由經濟體這個美譽之際,現時制度亦衍生了不少社會問題。市場過度自由開放,代價就是產業結構失衡、貧富差距擴大。香港產業長期偏向金融地產,就業機會沒法多元化,令年輕人缺乏上流機會,貧富懸殊不斷擴大,基層生活困苦,引發社會的不安與對立。不客氣地說,自傳統基金會1995年首次進行該項調查至今,香港每年都名列前茅,但要說到對香港普羅大眾有何幫助,則實難舉例。這種排名對許多本地的民眾而言,總有一種脫離現實、虛有其表的距離感。

  莫被稱號綁住手腳

  對於自由桂冠,香港既不宜自我陶醉,亦不應墨守成規。特首梁振英特別強調,適度有為的經濟和民生政策,完全可以和自由的市場經濟并行不悖。一直以來,香港采取「積極不干預」政策,相對忽視政府引導經濟和制訂長遠規劃的重要性,導致經濟轉型緩慢,競爭優勢不斷削弱。不可否認,「自由市場」政策有其長處,過去成就有目共睹,但如今世界經濟大環境已變,僵化死守舊哲學已不適應形勢,不能滿足社會需要,難以應對挑戰。市場有扭曲、有失靈,故此,需要政府扮演引導和規劃的角色。其實,放眼全球,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在金融海嘯后,也都在采取更加進取的姿態,以強力政策介入市場,挽救經濟衰退,世界經濟發展的現實也多番表明,現代市場經濟已不是市場機制的獨角戲,而是市場機制與政府干預結合的統一體,香港亦要因應環境,與時俱進,而過去幾年港府有關樓市印花稅、港人港地等,莫不是「適當有為」的例子,顯見自由市場與積極政府角色之間,并非水火不容。

  如今,香港發展經濟需要大手筆,必須結合「十三五」規劃,利用好「一帶一路」機遇,開拓高增值的創新及科技產業等,來加快本地經濟轉型升級。港府應同「積極不干預主義」說再見,代之以「適度干預主義」,加強市場引導者角色,推動香港經濟持續發展,實現分配正義,為社會帶來和諧發展,而不是被最自由經濟體稱號綁住手腳,這比什麼都重要。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