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屏礎
新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讀的任內首份、亦是現屆政府最后一份財政預算案,特點是「掌聲很多,拓展力不足」。現屆政府只剩四個月的任期,大概希望預算案能盡快在立法會通過。如果拓展產業的力量再加重一些,反對派可能再度「拉布」,讓預算案不能通過,加上了「派糖」色彩,就容易得多了。
今個財政年度盈餘較曾俊華估計的多814億港元。政府原先估計盈餘僅114億港元,最終「埋單」卻高達928億,有613億為低估了的收入,同時高估了202億開支。總結曾俊華首8份已「埋單」的預算案,連同兩個年度轉到房屋儲備金的725億元,曾俊華創造了估錯數的巨額紀錄,差額合共累積達4659億元。這有主觀的原因,也有立法會政治生態發生劇變的原因。反對派基本是對任何政府的撥款都采取反對的態度,近年更加是不問情由是非,進行「拉布」。唯一能夠反制的就是大幅度「派糖」,如果反對派反對,他們就站立在「與民為敵」的位置上,最后不能不通過。
應作出時代的承擔
既然是現屆政府最后一份預算案,為什麼不敢作出時代的承擔,大力增加填海造地的力度,早日提出填海計劃?為什麼不增加新型產業的投資和補貼,讓中小企業、青年創新和創意工業得到較好的發展?
預算案繼續「派糖」的政策,派出了351億元,基本上是采取了「還富於民」、皆大歡喜的策略,這當然可以獲得滿台掌聲,但對於解決深層次問題沒有太多好處。因為推動新增產業的款項僅為100億港元,和「派糖」比較,不成比例。回歸20年來,香港的經濟增長最低的時候,是1.5%,中間水平的增幅是2%,只有偶然一兩年達到4%。這種蝸牛速度,說明了香港的產業需要升級,競爭力需要提高,否則,普通老百姓和青年人失去了謀取高薪的機會,生活會越來越差,這就是當前怨氣增加的重要經濟原因。如今現屆政府不必再參選了,本應丟掉包袱,為香港的產業振興多做一些改革,攻關克難。
當前,貧富懸殊非常巨大,任何政府其實都應該進行稅務改革,在財富的再分配方面,做一些戰略性的工作,擴闊稅基,為迎接世界更加激烈的商業競爭,為香港提升產業基礎,為香港的老人福利,準備更好的財政環境。
事先很多人提出意見,香港的財政盈餘有9000多億元,新的財政預算完全可以提取400億元,再加上運用本年度的500億盈餘,設立產業的改革升級基金和填海基金,落實填海造地,放在新行業的職業教育,并且增加70歲以上老人福利的撥款。但是,預算案完全沒有吸納這些民意,仍然采取了「穩健的」財政哲學,更加沒有提出有魄力的稅務改革,提出新的稅種,降低利得稅稅率。這是非常不足夠的。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都在減低利得稅率,爭取新產業的投資,為什麼我們不敢提出創新和創意產業第一年免稅,第二年到第五年稅率為12%?
應進行稅務改革
當局應開設新稅種,這需要很大的魄力,工作量也很大,爭議也很大。新的稅種是什麼,應該是增加豪宅稅收,凡是超過1500尺的住宅單位,買賣交易印花稅稅率達到20%。差餉也要增加,要比現時增加3倍。另外,商品分成兩類,奢侈的消費品,開徵4%的消費稅。生活必需品,例如糧食產品,不收取消費稅。豪華汽車,第一次登記稅增加兩倍,以后每年的牌照費也是增加兩倍。為什麼這麼安排稅務改革?因為香港沒有遺產稅,現在全世界的政府正在打擊逃稅,整個西方世界的資金,以及中國內地的資金,為了逃稅,都來搶購香港的大單位住宅,導致香港樓價節節高升。香港是彈丸之地,增加這方面的稅收,可以阻嚇外來的大富豪來與700萬市民爭奪土地和房屋。
這一次調整了邊際稅階,建議將薪俸稅的邊際稅階由現時的4萬元擴闊至4.5萬元,將減輕130萬名納稅人的稅務負擔。政府每年的稅收會減少15億元。這不過是濕碎的小動作。
來年特區政府預計地價收入亦首次突破千億大關,上升到1010億港元,由此可反映政府亦繼續認為:地產市道繼續上升,不會出現轉折。
陳茂波預計來年帳目將錄得163億港元的綜合盈餘,在2018年3月底,財政儲備預計為9520億港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37%。但很多市民會認為,到了明年「埋單」,財政盈餘肯定不止163億港元,又是一次估錯。
2017/18年度政府總開支預計達到4914億港元,較上年度修訂預算增加5.3%。經營開支預計為3842億港元,按年增加8.5%,即301億港元,而經常開支占經營開支超過90%,為3710億港元,按年增加7.4%,即256億港元。經常開支預算中,尤以教育、社會福利和醫療衛生共占約60%,超過2100億港元。這種結構,可以稱得上是「吃飯財政開支」,主要是維持經常的運作。對於投資經營未來的產業,這個財政預算案顯得細眉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