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提名期結束,三名參選人已正式成為特首候選人。至於三個星期後的選舉,將會選出未來五年的特區領導人,社會上出現不同的觀點和討論,不足為奇。令人氣餒的是,大部分分析都集中在數字的加減乘除,以及「明暗票」的陰謀叛逆。然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早前列舉的「四大標準」,都在哪裏?
新特首須團結社會
早在特選提名期開始之前,王光亞便借媒體專訪,列出中央對下屆特首人選的四大標準,包括「愛國愛港、有管治能力、中央信任、港人擁護」。王光亞指出,特首參選人要以港人福祉為依歸,向市民講清施政理念,通過選舉團結港人,直言中央會觀察各參選人,認真分析和研究各人的施政理念和取向。
不過,香港輿論卻以「剝花生」和「跑馬仔」的心態去看待,只是關切各參選人支持票數的加減,並加入這樣那樣的陰謀揣測,讓整個選舉淪為一場只談賠率不理實力的數字遊戲。按道理,候選人「入閘」後,大家應按「四大標準」進行認真評估,並要對候選人進行監督;但目前的所謂分析評論,主要仍在憑空推算各人在不同場景下,票數可能出現的不同加減,這完全是「政治口水」,對香港未來發展毫無意義。
其實,今次的提名狀況早已非常「不健康」,提名率高、動員力強,但卻是票源歸邊、建制與非建制壁壘分明,無論是否有「明暗票」,對於促進社會團結凝聚,都已構成負面效應,將當選的新特首務必細加注意,並進行彌縫。
暗票另投是叛逆
但最令人憂慮的還是所謂「明暗票」陰謀,一直存在一種說法,就是明票提名為表態,暗票另投才是真章。有分析更指稱,雖然林鄭月娥的提名票較曾俊華多兩倍半,但林鄭月娥必須穩住整體建制派約四分之三的票源,而曾俊華只要在全取「民主300+」的基礎上,再取得建制選票的四分之一支持便可逆轉選情。好明顯,這全屬一廂情願的數字計算,可以參考但只屬花邊,若再高調進行博弈考量,只會將焦點模糊,扭曲現狀。
最須關注的還是暗票可另投的觀點,第一,在當今的高科技年代,無論是按投票次序、提名票與選票對比,以及選票沾上的手指模,若以為暗票就等於隱身,根本就是自欺欺人,誰人轉浹,一查即知。
第二,在選前無論是口頭還是正式的公開提名,都是對候選人及其支持者的政治承諾,一旦另投就是叛逆,完全沒有政治誠信可言。
第三,政治講求現實,任何人選擇站台和投「明票」提名某人參選,但卻以「暗票」保送另一人當選,這是一種策反式陰謀,但並不能由此獲取政治利益,只是損人不利己的「無間道」。難道真的如此苦大仇深?難道香港的未來5年,要淪為這種政治報復的籌碼?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 陳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