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3月3日消息,博士眼鏡順利於3月2日網上發行,這意味著第三隻上市眼鏡企業誕生,同時也成為目前上市眼鏡企業中的佼佼者。博士眼鏡此次赴創業板上市,擬募集資金2.48億用於營銷服務平台建設項目和信息化建設項目建設。近千元的鏡片採購均價僅28元,且採購成本在2014年-2016年間還在逐漸降低,分別為43、32、28元,行業之暴利可見一斑。
除去康耐特和受眾多投資機構追捧的音米眼鏡掛牌新三板外,此次博士眼鏡IPO成功,成為眼鏡行業上市第一股。但是平均不到10%的淨利率,讓這個大眾眼中的暴利行業凸顯出種種弊端。而且,其與九鼎系之間的“愛恨”糾葛也頗為引人注目。
外籍“實控人”+對賭協議
根據招股書顯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兩位澳大利亞國籍人士,為ALEXANDER LIU先生和LOUISA FAN女士,分別擔任公司董事長和董事、總經理,合計持股比例為67.11%。通過向博士眼鏡內部人士核實,二人正是劉曉、範勤夫婦。
在A股上市公司中,實際控制人擁有海外永久居留權的情況並不鮮見,但實控人為外國公民的情況卻並不多。
在公司股東榜中,出現了豪石九鼎、民樂九鼎、民安九鼎、嘉贏九鼎四個名字,持股比例達17%。它們的背後,正是赫赫有名的PE機構九鼎投資。
然而,隨著眼鏡行業近幾年整體的低迷,業績的逐年下降,九鼎系陸續起訴博士眼鏡,要求業績賠償和利息補償。最後經法院調解博士眼鏡分兩次支付九鼎系總分紅4000萬元,同時嘉贏九鼎、民樂九鼎、民安九鼎分別獲得還款352萬元、915萬元、845萬元,並獲得博士眼鏡轉讓的0.2%、0.52%、0.48%的博士眼鏡的股權,作為剩餘借款的對價。
對於此次事件,博士眼鏡解釋“上述訴訟各方已在法院調解下達成和解協議,並已執行完畢,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公司股權結構未發生重大變化,且不存在發行上市後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變更的潛在風險,公司董事會、經營管理層保持穩定,上述訴訟事項未給發行人的生產經營帶來重大不利影響”。業內人士表示,對賭協議給公司帶來的風險隱患和潛在糾紛將會一直伴隨著博士眼鏡,隨著公司順利上市,九鼎對於投資回報的追求,也可能在將來影響股價走勢。
超高毛利坐實“暴利”?
博士眼鏡是一家專業從事眼鏡零售的連鎖經營企業,是國內銷售規模、門店數量領先的眼鏡連鎖零售企業之一。截至2016年6月末,公司擁有292家連鎖門店,其中直營門店289家,加盟門店3家。
招股書顯示,從產品類別來看,其鏡片的毛利率高,鏡架的毛利率次之,隱形眼鏡及隱形護理液的毛利率相對低。上千眼鏡,採購價僅幾十元!
招股書顯示,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1-6月,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3.29%、73.08%、75.82%和74.23%。
在招股書中,博士眼鏡也承認“公司的毛利率處於較高水平”,並給出以下原因:
(1)與傳統零售行業不同,眼鏡零售行業在銷售過程中需要眼視光專業人員為顧客提供驗光和定配等服務,眼鏡商品的零售價格中包含了眼視光專業和個性化定制服務的價值;
(2)由於眼鏡零售行業具有顧客購買頻率低、租賃支出和人工成本高等特點,需要較高的毛利率以覆蓋各項成本費用;
(3)公司在經營規模、品牌影響力、市場地位和管理服務水平方面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優勢,有利於公司提升供應鏈的整合能力及盈利水平。
淨利10%羞於見人
主營業務70%以上的毛利率,卻只有平均不到10%的淨利潤率,被眾人奉為暴利行業之一的眼鏡行業竟如此窘迫?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博士眼鏡的背後,是銷售和管理等費用的高昂支出,其中門店租賃費佔博士眼鏡營業收入的比例超25%。
再看同樣被認為處在暴利的眼鏡行業中的音米,雖然成功登陸新三板,但音米眼鏡還未真正意義上盈利。根據音米眼鏡財報,至2015年底其才實現18萬元盈利,由此可見,眼鏡行業的利潤前景並不是十分樂觀。
瘋狂擴張掣肘報表
博士眼鏡近三年財報數據發現,從2013年初至2016年6月,博士眼鏡共新開直營店159家,共關閉82家店面,基本“開兩家關一家”。面對目前如此龐大的關店潮和日益增長的各種成本,重金押注實體直營店,未免有些樂觀。
據統計,2013年,公司新開34家門店,同年關閉22家店;
2014年,公司新開55家門店,同年關閉28家店;
2015年,公司新開29家門店,同年關閉21家店;
2016年1-6月,公司新開32家門店,同時關閉11家店;
對於整體行業銷售中日益增長的電商渠道方面,博士眼鏡並沒有做太多規劃。根據Euromonitor研究報告,國內眼鏡產品的線上零售額佔整個眼鏡零售市場規模的佔比逐年增長,而博士眼鏡自2013年才開展電商業務,2014年其電商渠道銷售佔銷售額的1.63% ,2015年卻下降到0.15%,與行業整體發展方向背道而馳。對此,博士眼鏡並未在招股書中作出解釋。
證監會也曾在反饋意見中直接指出了博士眼鏡的不足,要求公司說明租賃合同期限較短、租賃合同不能續期而閉店、租金及租金總額逐年上升等情況,以及對公司生產經營及業績的影響。
此外,快速的擴張是否形成重形輕質的情況尚不能推斷,但13年至今多次被查不合格的事實對企業的打擊仍無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