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中資排隊接盤海外虧損球隊 令人擔憂出海意義何在

2017-04-17
来源:第一財經日報

  

  [雖然AC米蘭俱樂部憑借曾經的戰績在70后、80后心中留下難忘的一筆,但也早已告別了昔日的輝煌,戰績平平,連整個意甲都已經長期處于低谷,更重要的是,這家球隊已經連續虧損了十年]
 
  海外球隊深陷巨額虧損,中資“接盤俠”一個接一個出手注資入股甚至收購,是抄底還是順勢而為,抑或是轉移資產?
 
  近日,已經連續虧損十年的AC米蘭終于找到了接盤方,一家中資企業以7.4億歐元的高價將其收購。事實上,這家企業只是眾多出海接盤歐洲球隊的企業之一,云毅國凱、萬達、華人文化基金、蘇寧集團、復星集團……一眾企業紛紛出海接盤歐洲足球隊。
 
  雖然有中國政府鼓勵發展足球產業以及體育IP火爆的背景,但是這么多中資企業出海是喜是憂?特別是收購的球隊大都知名度不高,或過了巔峰期,甚至陷入巨額虧損,不得不令人擔憂這樣的出海意義何在、價值幾何。
 
  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中表示:“去年一年中國企業在海外收購了很多足球俱樂部。如果說,收購有利于提升中國的足球水平,我覺得是好事。但是,情況是這樣的嗎?有很多企業,在中國的負債率已經很高了,再借一大筆錢去海外收購。有一些則在直接投資的包裝下,轉移資產。”
 
  歐洲球隊引中資瘋搶
 
  在歷經資金告急、收購恐告吹的懸念之后,中資企業羅森內里體育投資盧森堡公司(下稱“羅森內里公司”)還是完成了對AC米蘭的收購。從AC米蘭實際控制人貝盧斯科尼的猶疑善變,到中國買家資金遭遇困難,兩年多時間里,AC米蘭的出售一波三折。在此期間,業內傳出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中國香港富商李文輝等均有意收購AC米蘭。
 
  一家歐洲球隊引起多位中國買家的爭搶真是一大盛況。不過,這只是冰山一角,中資企業近年來頻頻出海收購球隊,2015年1月,萬達集團投資近4500萬歐元,買下西甲豪門馬德里競技俱樂部20%的股權。2015年12月,華人文化聯手中信資本出資4億美元收購英超勁旅曼城足球俱樂部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團13%的股份。2016年6月,蘇寧集團斥資2.7億歐元拿下國際米蘭約70%股份。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2015、2016年期間,內地企業海外收購的足球隊數量已達12支。據不完全統計,僅這兩年,中國企業收購海外球隊耗費的資金已經超過150億元。
 
  對于出海收購海外球隊的原因,羅森內里公司主席李勇鴻稱:“看好體育產業在歐洲和中國的機遇,也將堅定地支持AC米蘭重回巔峰。”不過,在足球產業從業多年的人士、資深體育產業觀察人士楊文麒看來,這并非易事。楊文麒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意大利聯賽在中國的輝煌期已經過去,要重塑意甲及其俱樂部在中國的輝煌非一朝一夕能夠辦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目前看,要賺錢很難。”
 
  虧損嚴重
 
  中國資本出海收購球隊看似光榮,但掩蓋不住收購球隊的衰落、虧損嚴重、戰績平平。
 
  以此次收購AC米蘭為例,在連續虧損十年之后,球隊原控制人、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終于將AC米蘭拱手讓人,也算是甩掉了一個“燙手山芋”。
 
  雖然AC米蘭俱樂部憑借曾經的戰績在70后、80后心中留下難忘的一筆,但也早已告別了昔日的輝煌,戰績平平,連整個意甲都已經長期處于低谷,更重要的是,這家球隊已經連續虧損了十年。根據AC米蘭對外公布的財報,在2015年,AC米蘭的財政赤字達到了8900萬歐元。雖然去年俱樂部的財政狀況有所好轉,但依然虧損了約7500萬歐元,并且負債累累。僅靠一個在足球產業名不見經傳的中資企業要想扭轉頹勢,恐怕是難以完成的任務。
 
  此外,去年蘇寧收購國際米蘭70%的股份也令業內感到擔憂。公開資料顯示,國際米蘭俱樂部連續5年虧損,總虧損額已達2.705億歐元,并且還積累了總計4.17億歐元的債務。
 
  歐足聯統計的數據顯示,2010年歐洲足球俱樂部總體虧損高達16.34億歐元,2011年正式出臺FFP法案(財政公平政策)后,虧損雖然得到有效控制,但這幾年凈利潤依舊為負。
 
  近年來,中資收購或入股的西布羅姆維奇俱樂部、歐塞爾足球、英國狼隊、阿斯頓維拉俱樂部等,大多是歐洲的二線球隊,正如目前國內文化產業火熱的一個詞“頭部IP”,這些足球俱樂部的IP大都不屬于“頭部IP”,而往往只有頭部IP才能夠賺錢,其他多是陪跑,而中資投資的基本上都是這類球隊。
 
  楊文麒表示,目前AC米蘭、國際米蘭這些虧損嚴重的球隊要實現盈利幾乎難以完成。目前歐洲一些國家經濟面臨困境,足球俱樂部也運營困難,中資介入必然要耗費大量資本,短期內盈利很困難。而一些盈利的頂級俱樂部例如西甲的皇馬等頂級IP,中資也很難買到。
 
  出海意欲何為?
 
  發展足球產業雖然有政府的號召,但是,在這種商業模式不清、盈利難期的情況下,為何中資還是要“迎難而上”充當“接盤俠”?
 
  一種解釋是中資希望借助這些知名球隊IP帶動本土業務的發展。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朱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變現的角度分析,以蘇寧收購國米為例,首先,球隊資源和球隊中有號召力的球星將加強蘇寧集團在比賽制作和宣傳層面的能力。其次,在零售端,蘇寧可以利用西甲和國際米蘭的影響力逐步實現其家電銷售業務的海外擴張,發展全球業務。但這種變現目前看頂多給企業帶來一些知名度的提升,對業績并無太大幫助。更何況,很多中資并無國內資源可以與這些歐洲足球俱樂部發生業務協同,盈利更是遙遙無期。
 
  對此,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擔憂,從經濟利益上看,投資歐洲足球俱樂部的財務回報并不大,甚至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最需要注意的是風險控制。
 
  按照足球俱樂部運營規律來看,足球俱樂部本身運營狀況短期內也很難改變,需要漫長的投入和運營,至少需要先在大型比賽上取得好成績。因此,楊文麒認為,中資收購歐洲豪門的目的,除了之前所說的價值,很多是企業家個人情結,這些企業家本身對歐洲足球豪門感興趣,可能曾經是這些豪門的粉絲,也希望借此抬高自己的品牌價值。
 
  不過,潘功勝認為,海外并購有時候像一束帶刺的玫瑰,必須小心,要經過充分的論證。何天驕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