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梁振英今率團考察大灣區

2017-04-19
来源:香港商报网综合

  【香港商报网讯】据巴士的报报道,行政長官梁振英今率團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預計6月底前,就大灣區規劃發展事宜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交意見。

  考察期由今日至二十一日,率領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策略發展委員會和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廣東省城市。陪同行政長官出訪的政府人員包括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發展局局長馬紹祥、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梁敬國和「一帶一路」專員蔡瑩璧。

  梁振英(資料圖片)

  多名主要官員隨行考察大灣區。圖:政府新聞處

  据橙新闻报道,行政長官梁振英早上率領35人代表團,啟程前往大灣區考察。下午會前往廣州,與廣東省領導會面。

  梁振英連同多名主要官員包括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先後抵達尖沙咀中港城碼頭,乘船前往廣州南沙,展開三日的考察行程,隨團的包括多名行會成員以及商界代表。

  考察團將展開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3日考察行程,早上先到南沙視察,參觀南沙自貿區規劃館,中午會出席座談會,與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會面,之後會轉到佛山、肇慶、江門、中山和珠海等6市考察,參觀珠江西岸交通設施,亦會聽取當地官員介紹大灣區最新發展和定位。

  代表團將於星期五結束行程返港。

  梁振英早前表示,本港在現代服務業、金融、法律、會計、建築等方面具備優勢,重視與廣東合作,更重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此行旨在把握時機,推動本港參與規劃工作。

  資料圖片

  大灣區共11個城市,除港澳外,還有廣東省珠江東岸和西岸九個城市。三日行程中,訪問團會與廣東省和廣州市領導人會面,並到訪珠江西岸五個城市。

  資料圖片

  李秀恒:本地品牌擴大內銷

  据星岛日报报道,考察團成員之一、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港珠澳大橋及高鐵即將落成,香港與珠三角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改變傳統的交往模式:港人不再局限在羅湖、福田及皇崗等口岸過關,可以選擇駕車過橋及乘搭鐵路,到內地更便捷,帶來更多工商業及旅游的交流機會。現在是討論香港在大灣區發展定位的“幾好的時間”。

  他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屬于國家政策層次,香港優勢在于金融融資,配合深圳的高科技發展,廣東省有其生產定位、澳門有娛樂博彩的定位。香港屬于區內重點發展城市之一,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合作,可望協助香港品牌拓展內銷,及在制造業或享有更多優惠等。

  李秀恒續說,香港的人才也應把握機遇,向內地提供專業服務,如金融、教育、保險及會計等,又希望粵港澳合作,不只工商界獲益,也希望讓香港文化產業進入內地,與內地影視及出版行業合作。“港商對廣東都不會陌生,硬件都看過。”今次考察大灣區,他最期望與廣東官員會見,傾談雙方合作細節,如會否提供優惠政策予港商及減少稅費等。

  葉國謙:專業服務大有可為

  行政會議成員、民建聯葉國謙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政策,對香港而言是很好的機遇。香港擁有世界級的專業服務,如法律、會計及金融等均首屈一指,這些優勢可在大灣區內一展所長。

  他續說,香港與珠三角屆時有高速公路及鐵路連接,形成的“一小時生活圈”,大大方便交往。不過,內地實行計劃經濟,香港則實行自由經濟,兩者合作或有不少問題需要協調,希望透過是次考察,認清香港可以在大灣區內的定位,而是次合作機會難得,香港應好好把握機會。

  林健鋒:人才資訊往來方便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形容,大灣區發展規劃是“百年一遇的機遇”:內地9個城市,加上香港及澳門的組合,絕對不亞于國際灣區經濟,如美國三藩市灣區、紐約灣區及日本東京灣區等。香港應把握機遇,成為大灣區的龍頭,發揮本身在貿易、金融及商務等優勢。此行,他將與有關官員會談到稅務,和令兩地在人才及資訊往來更方便。

  陳恒鑌:香港創科如虎添翼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立法會議會陳恒鑌表示,大灣區是共同發展、促進共享經濟的大型平臺,希望透過是次考察,了解不同城市的強項與弱項,找出各自的定位。香港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較遲起步,錯失了不少機遇,發展步伐較內地城市緩慢,他曾見過不少學者,均認同香港要積極搶占市場,而香港的最大優勢在于其國際化,擁有與內地城市不一樣的體制和法制,可以充當內地對外“走出去”的門廊。

  他舉例指,香港較熟悉外國文化,但工業在數十年前已經萎縮,失去生產能力,內地工業基礎成熟,卻不夠國際化,“生產科技產品要有廠,要有生產線、模組,香港已沒了,內地這方面則是強項。”他認為兩地可建立互補機制,香港可主力發展產品設計和研發,內地則負責加工與生產。

  陳恒鑌強調,大灣區有競爭也有合作,港人必須主動出擊、跳出香港,向整個泛珠三角和內地市場尋找機遇。他坦言,特區政府有時稍見保守,“以創科產業為例,內地政府在推動科研上大刀闊斧”,特區政府要改變以往“不做不錯”的做法,考察其他城市的業務與優勢,認清香港在區域經濟上的定位,再制定相應的策略。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