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商报聚焦】港府寄望發揮金融專業優勢 立足大灣區 服務全世界

2017-04-24
来源:香港商报

  梁振英(前排右四)率本港考察團21日參觀中山市翠亨新區規劃館。旁為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前排右三)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排右五)。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周偉立報道:行政長官梁振英上周率團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考察,有份隨團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早出席電臺節目時表示,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存在文化和制度差異,但融合互補是大勢所趨;香港若不參與只會被邊緣化,香港的專長亦可以與內地其他城市「拼船出海」。同日,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亦發表網誌稱,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資金與信息自由流通,是內地與國際創新投資者理想的基地,香港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大灣區新經濟的金融中心。
 
 
  陳茂波:港人浸溫泉何須去日本
 
  陳茂波表示,香港需要在本月至下月向國家發改委提交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初步想法,相信會集中討論香港的優勢,而現任特首梁振英會與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做好政策交接。
 
  陳茂波說,今次考察主要參觀珠江西岸城市,包括肇慶、佛山和江門等,發現珠三角西部城市交通配套發展迅速,將來若交通配套發展好,港人可北上消镕,甚至長住。他鼓勵港人多到珠三角走走,「將來可以選擇到(江門)恩平浸溫泉,而不用到日本」。另外,由於今次未到訪深圳、東莞和惠州,政府日后或會再組團,多了解和認識這些兄弟城市。
 
  陳茂波指,不同城市間的經濟發展都有不同,如廣州及深圳服務業較強,肇慶就因工業及服務業相對少而相對宜居,他認為大灣區城市需互補發展,避免惡性競爭。他說,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到多項支持香港的發展大計,如金融、航運及貿易等,相關定位非「國家單方面開單落懥」,香港亦曾向中央提意見。
 
  港具專業優勢助內企拼船出海
 
  陳茂波續說,國家過去大力招商引資,多年后已是第二大經濟體,近年,有較多國企到海外投資,不過存在投資失誤可能,他認為香港有強大的專業隊伍,可提供協助,內地官員亦同意若可與香港「拼船出海」,能夠做好風險管理。
 
  被問到「香港可在大灣區投資什麼產業」時,陳茂波表示,考察團成員在肇慶時曾問過這個問題,對方回應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不可對環境有傷害。他認為,大灣區需考慮到4個流通,包括資金、人才、信息及貨物。
 
  對於有意見指若香港與內地進一步融合,或會損害本港制度,陳茂波回應,曾經有人提議特區政府向內地借地發展,但要獲批一幅毗連香港的地并不容易,內地亦要考慮為何要這樣優待香港。
 
  陳家強:港成大灣區新經濟金融中心
 
  對於相同話題,陳家強於網誌寫道,過去十多年,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已從制造業重鎮發展成全國科研與創新產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被稱為「中國矽谷」,有良好的創業氛圍。香港與深圳只一河之隔,由市區到深圳只需不到一小時車程,恰巧與由美國三藩市到矽谷的車程相同。隨著明年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相繼通車,香港與整個大灣區距離都只是兩三小時以內車程。正所謂「近水樓臺」,香港金融業以及投資者只消一程車時間,便可親身到不同地方了解新興企業的經營情況。而香港資金與信息自由流通,是內地與國際創新投資者理想的基地。因此,香港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大灣區新經濟的金融中心。
 
  陳家強指,香港作為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除了是內地企業包括廣東企業主要的上市融資平臺,也是人民幣國際化及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主要通道。而以粵港關系而言,自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一直是廣東省制造業的主要投資者,也在引進外資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香港可發展成科技融資平臺
 
  新興互聯網經濟下,香港金融業如何把握商機?對此,陳家強指,作為國際主要金融中心,香港可為區內企業提供融資,特別是引進國際投資者,與環球經濟接軌。在大灣區不同城市錯位發展策略中,香港將在金融方面扮演不可或缺的樞紐角色。隨著新經濟發展,融資模式亦會發生改變。他以協助創新及科技企業融資為例,認為可為其設立專屬上市以至上市前融資的平臺。大灣區規劃及發展,正提供了一個機會吸引相關資金及投資者,讓香港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融資平臺。
 
  陳家強重申要成功推動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首先要摒棄單打獨斗的心態,「只有放眼更大的市場,香港才能做到立足大灣區,服務全世界」。
 
  張建宗:投資源促兩地人文交流
 
  【香港商報网訊】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發表網誌稱,香港回歸祖國近20年以來,內地和香港關系越見密切,兩地交流已從經貿和金融擴展至教育、文化、藝術、社會福利等範疇。他表示,特區政府將繼續創造有利環境、投入資源,推出各種各樣措施,推動人文交流,回應社會發展需求。
 
  惠港舉措力推本港發展
 
  張建宗指,內地是香港最大、最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而香港也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發展海外市場和把外資「引進來」中國市場的示範窗口。自2003年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個人游、粵港聯席會議、「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倡議、滬港通、深港通、以至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國家不斷推出惠港利民措施,大大推動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近20年來,兩地貿易增長迅速,香港與內地貨物貿易額自1997至2016年由11161億港元增加至38603億港元,增長約2.5倍;而服務貿易額由1997年的2313億港元增加至2015年的5324億港元,增長約1.3倍。
 
  逾52萬港人在粵生活
 
  張建宗指,除政治經濟外,內地與香港在社會和民生事務上亦息息相關。現在,在廣東省長期居住、工作及升學等的香港人已超過52萬人。兩地人文交往也越來越頻密。
 
  如教育方面,現在在內地大學和研究院修讀課程的香港學生約15500人。在2012/13學年更開展內地部分高等院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為香港學生開拓升學和未來發展的機會。在2016/17學年,循此計劃獲內地高校錄取人數接近1400人。
 
  青年發展方面,在過去三個學年,參與內地交流計劃的學生超過17萬人次。特區政府於2014年4月推出的青年內地實習和交流資助計劃,促進了香港青年人對內地就業市場及發展機會的認識。2012年至2017年,受惠人數由7900個增加至19200個。
 
  明年推安老「福建計劃」
 
  張建宗續稱,在文化藝術方面,特區政府自2012年7月至2017年3月,已在香港舉辦超過300場文化節目,包括戲曲、舞蹈及音樂等,以及超過十項大型展覽,內容涵蓋歷史、文化、藝術及科學,同時還資助本地藝術團體及藝術家前往內地交流。
 
  而在安老方面,特區政府在2013年10月推出「廣東計劃」,向選擇移居廣東的合資格香港長者每月發放高齡津貼。截至2016年12月底,廣東計劃有約15000名受惠人。特區政府還將於2018年推出「福建計劃」,每月向選擇移居福建的合資格香港長者同樣發放高齡津貼。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