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勞動節看勞工權益

2017-05-01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華人革新協會副會長文滿林

  萬千打工仔女的歡愉節日「五一」國際勞動節到了。每年一度的勞動節,例必都有勞工團體藉此舉辦一些活動來慶祝,今年也不例外。擁有40多萬會員之工聯會將在灣仔修頓球場集會,會后一同操往政府總部表達勞工階層的訴求。

  從各方面所見,今年勞工團體藉「五一」節舉辦游行集會活動的情况似乎比過去任何一年都「遜色」不少。究其原因,一是香港近十多年來勞工失業情况只在3%左右,可以說達到全民就業水平。二是勞工權益不斷得到保障和改善。三是勞資糾紛及工潮愈來愈少,勞資關系有所改善。可以說,勞工權益及勞資關系是香港近幾十年來表現最好的一個黃金年代。

  說到勞工權益保障和勞資關系的和洽,不能不說一說過去幾十年來所走過的路程和演變。香港勞工階層權益的改善和發展,粗略來說大致分作三個時期:一是上世紀50、60年代;二是由70年代至回歸之前;三是回歸后至今的20年。

  勞工曾受盡剝削

  作為勞工階層來說,尤其是一些年齡在六十多歲以上的勞工,在50、60年代打工根本談不到什麼保障,更遑論勞工權益了。一切任由老闆主宰,工時任由老闆來定,工資任由老闆決定,拖欠和刻扣人工乃是家常便飯。至於工廠食肆店舖倒閉,打工仔例必追不到薪金,不似現在有遣散費之類賠償。工作時受傷也得不到「勞保」,老闆往往借意解户。可以說,那個年代,打工仔女受盡剝削和壓迫。一些大型企業若發生勞資糾紛及工潮,當局十之八九都是偏幫資方。當年的所謂勞工處,立場永遠站在資方一邊,欺壓勞工基層。保障勞工法例少之又少,勞工階層有苦無路訴,1967年發生新蒲崗人造花廠工潮,就是由於當局偏幫資方,令工人忍無可忍,才引發「五月風暴」。可以說,上世紀50、60年代是香港勞工階層最受剝削、壓迫、最黑暗的年代。筆者就是過來人,感受尤深。

  港英改采懷柔政策

  自1967年發生「五月風暴」之后,勞工階層紛紛覺醒。當局為此改變殖民統治高壓政策手段,采用懷柔政策,以此緩解勞工階層的不滿和反抗。例如在勞工條例方面進行一些修改,成立勞資法庭及勞資審裁署,勞工處也接手一些勞資糾紛及工潮的調解,增加一些工傷賠償及追討欠薪條例等等。可以說,這是香港勞工權益處於第二個演變時期。港英當局之所以采取懷柔手段,主要是基於1967年反英抗暴斗爭帶來的影響,以及勞工階層的覺醒。若沒有發生這場反迫害斗爭,港英當局不會貿然改變其一向的殖民高壓統治,以及漠視勞工權益的思維。

  回歸后明顯改善

  自香港回歸之后,香港勞工權益進入第三個發展時期,勞工階層權益充分得到保障和改善,最明顯的例子是:將「五一」勞動節列為有薪紅色假期;在2000年立法推行強積金制度;及后,推行最低工資立法,兩年檢討一次,由原初每小時28元增至每小時34元,保障基層勞工收入,令勞工階層尊嚴得到重視。以上所列的勞工權益都是在香港回歸之前所沒有的。至於設立標準工時問題,至今雖然還未得到落實,但政府正與勞資雙方進行斡旋協調。可以相信,設立標準工時只是時間問題。至於勞工團體近日關注的撤銷強積金對冲問題,第五任特首林鄭月娥在與工聯會領導層面談時表示,待她上任后定會認真考慮,估計取消對冲的機會很高。還有,委任勞界代表進入行政會議。

  至今,我們勞工階層還有什麼要求和訴求呢?還有什麼合理的勞工權益未得到呢?從今年「五一」勞動節勞工團體的活動所見,似乎可以為我們作出了一個完美答案。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