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2

歐洲恐襲嚴重,為何未做出“民粹選擇”?

2017-05-09
来源:俠客島

  原標題:【解局】民粹主義沒能拿下法國,背后是有深層原因的

  沒有黑天鵝!

  法國大選結果終于揭曉,倡導跨越左右陣營、認同西方主流價值觀、年僅39歲的獨立候選人馬克龍入住愛麗舍宮。這是2017年繼荷蘭大選之后,歐洲本土對極右政治勢力的又一次勝利。

  這位法國史上最年輕的民選總統,將給歐洲乃至世界帶來什么改變?

  不同

  盡管從民調顯示數據看,勒龐當選的希望渺茫,但特朗普的當選,本就告訴我們千萬別輕信民調。如若代表極右翼實力的勒龐當選,那么對于法國、歐盟及世界都將帶來顛覆性的改變。

  世人或許難以理解的是,為何歐洲的經濟危機、難民危機、恐怖襲擊、種族問題都遠比英國、美國嚴重,但為什么英國人民、美國人民都做出了“民粹主義”的選擇,但歐洲本土卻并未如此?

  這要先從國民性講起。英、美都屬于盎格魯.撒克遜民族,這個民族歷史上來看就以務實、追求實利著稱。價值觀不過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手段。所以,當出現發展的機會、或者危機發生時,哪怕還沒有達到危險的境地,都能夠迅速作出反應。

  歐洲本土則相反,過于偏重價值觀而疏于現實危機的解決,甚至寧可犧牲經濟利益而維持價值觀。比如當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橫空出世,雖然和中國經貿利益最為巨大的是德國,政治上有特殊關系的是法國,但卻只有在英國孤身一人作出表率之后,其他歐洲國家才敢于跟進。要知道當時,英國面臨等最重要的壓力,首先就是盟友美國的反對。

  再比如,英、美一向只接受高素質的移民,對其他類型的外國人進入都設置了很高的門檻。甚至,難民問題就成為英國脫歐的部分原因,按照歐盟內部人員、資本自由流動的原則,英國必須要接受一定配額難民,這個難民危機對于希望英國退歐的人,確實堅定了他們的決心。這和歐洲本土出于人道而敞開大門的做法非常不同。

  其次,英美國家認同自由競爭,國家的福利相對于歐洲來講還是低水平的,也不完善。所以危機一旦發生,民眾的感受往往十分的直接和強烈。但歐洲本土的福利既完善標準也高,從而減緩了危機到來時民眾的痛苦。但也自然減輕了民眾對問題存在的敏銳度和反應能力。而這些都自然而然的體現在選舉中。

  所以,從上面兩個角度就可以理解,為何歐洲的極右翼問題遠比英美嚴重,但卻沒有作出和英美一樣的反應。

  民粹

  法國第二輪總統選舉結果顯示,馬克龍以超過65%的得票率擊敗勒龐。但如果只用這個結果,就想說明勒龐所代表的法國極右翼勢力失敗,就太單純了。

  事實恰恰相反,這股民粹主義仍然在迅速擴張。這兩次選舉,極右只是沒有成為執政黨而已,但得票率都已達到歷史高點。尤其是法國,極右的國民陣線竟然得到1100萬張以上的選票——在過去,能得到五百萬或者七百萬就已經是極限了。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極右第一次進入第二輪選舉,當時在法國引發一場政治地震,上自政界、下至百姓,都自發起來抗議。但這一次法國則十分平靜,沒有任何人會認為國民陣線進入第二輪有什么不正常的,甚至還有其他政黨公開支持并加入到國民陣線的行列。更有梅朗雄領導的極左政黨,拒絕號召自己的選民團結起來反對極右。

  正如法國媒體所承認的,極右政黨在法國已經成功“去妖魔化”,成為一個被社會各界廣泛接受的正常政黨。

  換句話說,馬克龍此次勝選,只不過給法國贏得了五年的緩沖期。如果這五年中,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能夠面對現實,進行痛苦和幅度巨大的改革,安撫處于社會撕裂中失望的選民,那么或許可以阻擋極右翼走向權利中心的腳步。否則,五年之后,灰心失望的選民很可能導向極右,以勒龐為代表的極右勢力將以更大的能量席卷而來。那個時候,歐洲能否再次守衛成功,就是未知數了。

  就目前而言,僅從法國來看,馬克龍雖然代表了政壇的新鮮血液,但缺乏經驗和強大的政黨支持,使其很難突破制度關,在贏得國會多數、國民性等方面面臨著巨大考驗。畢竟,民眾會以各種手段反對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改革,而這已是幾十年來法國無法推動改革最主要的原因。想想5年前,奧朗德上臺前“變革從現在開始”的雄心壯志,再到最后的一地雞毛,就可感受一二。

  此外,對馬克龍來說,民眾極其關注的反恐和移民問題,一向是他的弱項,所以這次馬克龍的獲勝,只不過是把危機延續和推遲。

  影響

  毋庸置疑,馬克龍的獲勝,還是穩住了屢受沖擊的歐盟,使得歐盟解體的危機暫時消散。由于法國和歐盟在全球的影響力和份量,這場選舉自然有著很大的外溢效應,具體表現為四個方面:

  一是歐盟與英國的談判將會十分強硬,雙方的分手要價會很高,談不攏的可能性大幅上升,法國和英國的關系也必然受到影響;

  二是法國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貿易,也支持巴黎氣候協定。這和美國的立場南轅北轍,美國總統特朗普從競選階段起就一直拿退出巴黎氣候協議說事。這兩天更有美媒稱特朗普將在最近退出氣候協定。所以,法美關系在未來也面臨嚴峻考驗;

  三是法國支持歐盟繼續制裁俄羅斯——這不僅造成法國和俄羅斯關系的緊張,更令敘利亞問題的解決遙遙無期。敘利亞問題不解決,恐怖襲擊和難民危機將無法根除;

  四是歐盟對中國“一帶一路”的需求大幅上升。本來中歐就無地緣政治沖突,雙方是合則兩利。而且“一帶一路”的經濟效益有助于增強歐盟的凝聚力和解決面臨的困境。現在又面對英、美的民粹主義,更需要通過支持“一帶一路”對抗保護主義。

  也就是說,馬克龍的勝選,或許將導致歐盟和聯合國三大常任理事國,也就是英國、美國、俄羅斯的進一步對立。剩下的中國,就只能是法國和歐盟唯一結盟的對象。尤其現在,雙方在自由貿易、全球化和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立場一致,因此在未來國際局勢的角力中,法國積極尋求中國合作的可能性大增。

  “悠久歷史的新一頁自今晚翻開,我希望這是代表希望和重拾信任的一頁。”這是馬克龍獲勝后的電視講話片段,不知道這位法國第五共和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是否已感受到歷史加注在他身上的重任?

  文/宋魯鄭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旅法學者)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