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航空Wi-Fi,顧名思義,就是要讓乘客坐飛機時能夠通過Wi-Fi接入互聯網的服務。乘客在飛機上可選擇的娛樂項目並不多,如果航空Wi-Fi能讓用戶接入互聯網無疑解決了其痛點。還有一些商旅客戶需要隨時處理郵件等工作事務,航空Wi-Fi也是一種空中通訊手段。正是因為此,從2015年開始,已陸續有國航、南航、東航、海航等航空公司試運行空中Wi-Fi服務。
眼下,中國只有少數航空公司的少部分飛機和航班支持了Wi-Fi,並且這部分航班的Wi-Fi要體驗也有門檻:要么需要是頭等艙,要么需要提前預約申請。有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全球裝配機載Wi-Fi系統的飛機有4000多架,其中北美航空公司的飛機超過80%,其次是中東航空公司和歐洲航空公司,亞太航空公司占比僅為3%。
中國互聯網市場發達程度已絲毫不遜色於美國,甚至在移動支付、O2O、電子商務、文化娛樂諸多領域已經超過美國市場,而航空Wi-Fi市場卻明顯落後,這著實有些出人意料。那么,航空Wi-Fi在國內為何遲遲不能普及呢?
根據中國民航網調查,我國超過73%的旅客在旅途中的第一意願就是上網,而當飛行時間超過4小時後,這一意願接近100%。還有數據顯示,國外的航空乘客在選擇航班時,超過60%會首選有無線網絡服務的飛機,50%的乘客願意為享受空中Wi-Fi而放棄旅途中的其他便利。
那么,為什么空中Wi-Fi在國內為何遲遲不能普及?喜樂航是海南航空旗下專門從事空中Wi-Fi業務的公司,他們的CEO潘運濱說,這裏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國有航空公司對創新的決策力度比較弱、比較慢,對創新是一種損害;第二、中國航空公司沒有開放手機,需求倒逼他們去解決或者去建設這些問題。
事實上,國內各大航空公司早已盯上了空中Wi-Fi這塊大蛋糕。目前,東航、國航、南航、海航和春秋航空等航空公司已經試水空中Wi-Fi。2012年以來,中國有關空中Wi-Fi建設運營的消息從未間斷,如2012年8月,國航基於地面基站的互聯網航班首飛成功;9月,東航改造波音737-800客機,提供30M的雙向地空寬帶;2013年10月,海航完成地空互聯網實驗。
通訊資源稀缺也是空中Wi-Fi普及中需要面對的問題,這主要牽扯到衛星資源和大型通訊基站資源。喜樂航CEO潘運濱告訴記者,即使實現空地互聯帶寬流量也會受到限制。“自始至終我們都不建議用衛星去看視頻,因為視頻碼流較大,在並發時會影響其他用戶的使用。所以我們在空中搭建一個盒子,有四個td的內容,理論上可以存儲一萬兩千部電影。視頻影音資源在倉內通過局域網就解決掉了,通過衛星傳遞的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信息,比如支付信息、炒股信息等,對這類信息傳遞有一個分類機制,會優先一些更迫切、有價值的信息傳出去。”
此外,成本問題也是制約空中Wi-Fi普及的一大原因。為了實現空中WiFi,每架飛機的改裝成本在300萬到500萬人民幣之間。國內航空公司在類似項目上的投入,普遍達到億元級別。業內人士指出,機上Wi-Fi的建設投入比火車Wi-Fi更大,預計至少3年才能逐漸達到收支平衡的狀態。
舉例來說,南航和東航等航空公司利用KU波段衛星通信系統,為乘客提供空中Wi-Fi,覆蓋面可達世界絕大部分區域,穩定性高,並且不受天氣和地形限制,但是價格非常昂貴,波段資源非常稀缺。另一種是國航采用地面基站發送信號的通訊方式,受到雲層和基站切換的因素影響較大,信號不穩定。
也就是說,空中Wi-Fi的未來預期很好,但要普及在政策和技術上還需要一段路要走。
中國民航大學李曉津教授表示,由於現實中的不可控因素很多,加之民眾對飛行安全的高度關注,飛機上使用手機的可能性還需要觀察。有人在實驗室的環境裏做過,這些都可以,但在非實驗室環境裏,誰也不敢保證沒問題,還需要觀察,有百分之三十的可能性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