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房企開啟土地“掃貨”模式 多家房企拿地金額超百億

2017-05-12
来源:中國新聞網

  調控層層加碼,樓市逐步降溫。但在一級土地市場,品牌房企卻開啟了攻城略地的掃貨模式。多家機構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4月,保利、龍湖等多家房企拿地金額均在100億元以上,其中,碧桂園已連續5個月拿地金額過百億,中海也已連續2個月拿地過百億。

  多家房企月拿地金額超百億

  4月,房企拿地熱度掀起了今年以來的小高潮。同策咨詢研究部數據顯示,4月,保利、龍湖、中海、首開、碧桂園、萬科等品牌房企拿地金額均在100億元以上,其中,碧桂園甚至已連續5個月拿地金額過百億。

  “集團今年的拿地金額目標是1500億元,接下來仍然是有適合的地就拿,碧桂園有句話,哪裏有市場,哪裏就有碧桂園。”碧桂園集團一名負責人表示,和之前相比,碧桂園還會專注拿適合做產城融合、科技小鎮的地塊。

  值得注意的是,素來以謹慎聞名,采用不拿地王、保證利潤為主要策略的遠洋集團,4月斥150億元巨資於招拍掛市場拿下武漢2宗地塊,建面共計170.97萬平米,榮登4月拿地金額榜單TOP20榜首,成交建面在榜單亦處第2位,僅次於碧桂園。這是遠洋集團近5年來於招拍掛市場的最大手筆。

  調控期是逆市布局的好時機,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表示,調控已進入深水區,樓市周期性下滑開始顯現,在這種狀態下土地價格會越來越理性,很多房企在這個階段都會選擇加速拿地。如遠洋在武漢拿下的兩幅相鄰地塊,樓面價均不足10000元/平米。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顯示,前4月從拿地金額來看,碧桂園和保利繼續穩居前兩位,首開、遠洋晉級TOP10。另據中原地產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月,拿地超過百億的房企合計18家。

  “保守者”畫風突變

  近幾年略顯保守的幾家房企,從去年底開始畫風突變,加快拿地進度,典型如龍湖、遠洋、中海。龍湖將2017年的目標定在1100億,一改往日的謹慎,強調規模增長,其今年預計用400至500億資金拿地。

  “龍湖原先也並非完全不注重規模,只是在上一輪規模增長之後,吳亞軍看到了比如管理層、項目盈利等問題,近兩年開始內部調整,解決完後,龍湖再度開始新一輪增長。”優淘城總裁薛建雄說。

  此外,一些央企、國企也開始加速介入土地市場,遠洋和中海最為明顯。“不要忘了,遠洋、中海都是曾經的地王創造者,遠洋地王至今都沒有完全解套。”薛建雄說。中海地產宣布2017年要花1000億元拿地,第一季度已通過招拍掛獲取了15宗土地,而2016年全年僅新增18宗土地。

  5月8日,顏建國獲任為主席並繼續擔任公司行政總裁。這意味著中海正式開啟了顏建國時代,無論是中海拿地的千億預算,還是3000億元銷售額,都史無前例地充滿動力。

  曾經的萬科與中海,位列中國房企數一數二的位置,中海更有利潤王的美譽。但近幾年,因人事內耗等問題,步履蹣跚,萬科、恒大、碧桂園也將中海遠遠甩開。

  搶地是規模化沖動

  “到目前為止銷售業績很好,大家很有幹勁,和打了雞血似的。”對於目前房企仍如此積極搶地的原因,某大型房企人士如是告訴記者。

  有業內人士驚呼“今年一季度是房企有史以來賣得最好的一個春天”。薛建雄認為,今年碧桂園、萬科、恒大等一線房企業績飄紅,碧桂園的銷售額更是已經攀升到“兩千億”量級,自然要大舉拿地。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也認為,歸根結底還是錢多,房地產企業資金鏈非常安全,而且是空前安全。整體看,信貸雖然在逐漸收緊,但收緊後的數據只是逐漸回歸2016年曆史最寬松之前的常態,只是逐漸穩健,而不是趨緊。

  盡管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下半場,利潤率的下滑成為殘酷的現實,但是房企的規模化賽道不會關閉,競爭仍在持續,充足的土地儲備是企業擴張的保證,“多拿地、拿好地”成為房企規模化競爭的關鍵所在。

  陽光城總裁張海民就曾表示,現在的土地儲備排名就是五年後的房地產公司排名。剛剛辭任中海執行董事兼主席肖肖此前也表示,“我們曆來追求利潤為先,不為規模而做大規模,但是沒有規模支撐,保持利潤增長和領先也是不可能的。”

  房企仍未看淡土地市場

  盡管房企看好土地市場,但在大舉拿地之下,房企將不得不面對拿地成本提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中海地產,第一季度營收274.2億港元,溢利78億港元,對應毛利率28.4%;綜合借貸水平也上升至13.3%。

  瑞信近日宣布,調低中海評級及目標價,主要原因就是其首季度毛利率只有28.4%,屬於低水平。

  明源地產一名分析師指出,調控現在已經開始顯示威力。尤其是項目主要在一二線城市,且產品以改善型、高端為主的房企,因預售證審批受阻,受到的影響更大。

  此外,自去年樓市調控至今,全國已有超過55個城市祭出各類調控政策,加入調控的城市陣容有增無減,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城市樓市全面降溫。

  上述明源地產分析師還表示,過去幾次調控,房價的周期大約為兩年,房價調整的周期是七八個月,但此次不同,還有加嚴的趨勢。往後的銷售數據比4月份還壞將是大概率事件。

  盡管市場對樓市預期降低,房企也在抓緊搶收。大型房企依舊未看淡土地市場,如碧桂園、中海等房企千億元拿地目標未變,“現在銷售業績好,符合預期,但集團也沒說會提高拿地金額,我們還是按著既定的1500億拿地額走,自己和自己比。”上述碧桂園負責人說。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龔小鋒

[责任编辑:吴梓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