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拓創科須結合產業升級

2017-05-25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5月18日筆者在本欄指出,香港以創新科技推動「再工業化」需要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相結合。本文論述又一個觀點:香港拓展創新科技必須與其他產業或行業的轉型升級相結合。

  眾所周知,香港港曾是全球最大貨櫃港,目前已退居全球第四,主要原因是香港制造業已基本外遷,貨源為鄰近新崛起大港深圳港所吸收;當然,這也同上海港、新加坡港積極進取而香港港故步自封相關。香港港口運輸欲扭轉下滑趨勢,除了必須融入「大灣區」以開拓貨源外,還必須提高港口競爭能力。關於後者,青島港提供了最新的範例。

  借鑑青島港

  5月11日,當今世界最先進、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貨櫃碼頭在青島港成功投產。該碼頭實現全電力、零排放、無燈光作業,整個碼頭現場「空無一人」,生產作業卻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該碼頭位於前灣港區四期5-10泊位,岸線長2088米,縱深784米,前沿水深-20米,年通過能力520萬TEU,可停靠世界最大的20000TEU以上的貨櫃船舶,首期2個泊位投入運營。

  該碼頭同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平台深度融合,形成「超級大腦」,自動化碼頭設計作業效率達每小時40自然箱,比傳統碼頭提升30%,同時節省工作人員70%,減少操作人員85%。在全球貨櫃碼頭中,自動化程度最高,裝卸效率最快。

  該碼頭由青島港集團主導,精準規劃布局,融合物聯網等尖端信息技術,數十家合作方參與,從2013年10月碼頭正式立項,到2017年5月投入商業運營,僅用3年多時間,就完成國外同類碼頭需要8至10年的研發建設工程,建設成本卻僅為國外同類碼頭的約四分之三。

  青島港是世界貨櫃第七大港。面對全球工業4.0和「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以全自動化貨櫃碼頭等項目為重點加快建設智慧港口,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堅持自主創新,突出技術的先進性和建設的經濟可行性,在自動化、智慧化方面引領第五代乃至第六代港口的發展方向。

  香港港待轉型升級

  與青島港相比,香港港應該感到汗顏。香港港口運輸下滑趨勢已持續多年,但是,業界除了減少在香港港的營運,改向外港發展外,別無他途;政府除了調整相關機構、擬訂長遠目標外,別無具體措施。

  2013年3月28日至5月6日,香港的葵青貨櫃碼頭發生二次大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的罷工,折射香港港貨櫃運輸不景,既造成工人工資難以提高的窘境,也使有關公司不在乎長時間罷工對其業績的負面影響。最近10多年,香港港口運輸主要營運公司不斷收縮其在香港港的營運。李嘉誠在5月11日長和系股東周年大會上稱,香港太小,其集團必須向世界各地拓展投資。

  特區第二屆政府因應《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研究》的建議,於2003年6月成立香港港口發展局,取代香港港口及航運局以負責香港港口的規劃和推廣。第四屆政府於2014年12月1日公布《香港港口發展策略2030研究》(簡稱「2030研究」)和《青衣西南部十號貨櫃碼頭初步可行性研究》。

  發人深思的是,「2030研究」預測,直至2030年,香港港口總貨物運輸量年均增長1.5%;建議采取一系列改善措施,包括將昂船洲公眾貨物裝卸區升級為現代貨櫃處理設施,改善營運效率;將現時實際環境能夠容納遠洋輪船的內河碼頭泊位發展為遠洋及內河兩用設施;在葵青貨櫃碼頭提供更多駁船泊位,以紓緩河運貨櫃吞吐量增加所造成的擠塞;善用碼頭周邊土地及其他設施,以提升營運效率和應付未來轉運量增長。同時,建議在2030年前,不展開關於十號貨櫃碼頭的規劃。

  明眼人一目了然,這是以提升港口運輸服務的質量來應對其數量增長有限的策略。然而,兩年過去了,「2030研究」提出的各項建議是否取得實際進展和成效?青島港建成全自動化碼頭珠玉在前,香港港是否應仿效?筆者的觀點是清晰的,特區政府推動創新科技,必須以「大灣區」為範圍,與推動香港港口運輸服務以及其他服務行業的轉型升級相結合。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