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1

廣場舞為何總出事?面對死亡,老人更加重視眼前利益

2017-06-16
来源:澎湃新聞網

  

 

  近日,一群大爺大媽又用他們的行動震驚了朋友圈:不僅是因為爭籃球場打群架,還因為在公交車上破口大罵,畫風實在慘烈。

  究竟是壞人變老,還是老人變壞?多數觀點認為,上一代人的成長充滿了物質匱乏、社會運動、一夜暴富的元素,無法心平氣和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一個人不能很好地對待他人,說明他也很少被他人好好對待過。一時間,代際論、教養論鋪天蓋地的占領了輿論制高點:這群老人習慣了“粗魯”,為老不尊的老人不值得尊敬。

  當然,吐槽“壞人變老了”的更多是年輕人。指責“壞人變老”,前提假設是道德淪喪是大叔大媽曆史成長經曆造成的,與年齡無關。社會在發展,出生在較好時代的人,素質就是比經曆過“文革”等糟糕的時代的人要高。按照這個結論繼續推導,當中青年一代老去時,他們的心理將更為健康,自我的覺察能力會更高,自然不會為害一方。

  但是,這個推論有些言之過早,我們誰也不能保證中青年一代老去時,不會引發任何社會問題。所有的年代都有壞人,所有的城市也都有壞人。當人進入老年時,身體和認知功能都會退化,社會關系網絡逐漸萎縮,隨之而來的情緒變化也變得不可捉摸。當負面情緒積攢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變本加厲,出現“老人變壞”的現象,而這往往是日常生活大家經常忽略的。

  我在美國養老院工作時,時常發現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惡劣行為,通常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小集團利益。不管是在運動場上爭吵,還是在坐式鍛煉中爭奪最佳位置,都是為了表明自己屬於養老院占有優質資源一分子。與年輕人相比,努力擠入小團體的做法並沒有改變,但是欺淩的評價標准不再是相貌、財富,到了70歲之後,評價標准就只剩下年齡——越年輕越好。甚至在養老院裏,80多歲的人也會對90歲的人冷漠。很多老年人過了90歲,頭腦依舊清晰,但是鄰居們一聽說她/他的年齡,就不想坐在一起。

  康奈爾大學2010年的一項研究證明了我的觀察。卡爾·皮勒莫(Karl Pillemer)教授發現,養老院居民之間的欺淩以及“高頻率沖突和暴力”非常普遍,甚至比學校還要嚴重。他的研究報告指出,在四周時間裏,20%的居民與其他居民至少發生過一次“負面和攻擊性沖突”;16%的居民被咒罵或發火;6%的居民被打、咬、踢;1%的人遭受性騷擾,“比如撫摸其他人,暴露生殖器,或者企圖發生性關系”;11%的居民碰到過其他人不請自來或者亂翻東西的惱人場面。

  這樣看來,中西方“為老不尊”的現象有不少共性。按理說,美國老年人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也沒有經曆過巨大的社會動蕩,這種“壞人變老”論在這裏就站不住腳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老人變壞”呢?

  生命曆程理論告訴我們,老年心理發展最大的挑戰就是面對死亡。與年輕人走向未來不同,老年人更看重當下的感受,因而會最大程度地維護到手的利益。年輕人可以為了自身成長,將遭受的委屈和痛苦轉化為成長的動力,而老年人對未來的期望值降低,對負面的生命體驗的接受程度大大減弱。簡而言之,每過一天好日子,對老年人來說就是賺到。此時不爭,更待何時。

  此外,動態整體發展理論指出,進入老年階段,人的認知能力就在不斷下降。一方面,老人會拒絕接受負面的生活體驗,另一方面,他們的情緒掌控能力也在不斷降低。老化帶來的腦部萎縮,讓老人很難變通地解決問題。實驗研究表明,當老人認知能力損傷時,可能會出現更多的肢體暴力和言語咒罵等行為。日常生活中,老人一般意識不到自己認知能力退化,身邊的照護者、朋友或者是醫護人員也常常把這些情緒失控問題歸納為“道德塌陷”、“倚老賣老”。殊不知,這有可能就是老年認知障礙症的前兆,需要盡快去醫院精神科檢查。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家庭關系不好,也可能是“老人變壞”的導火索。美國《老年學心理雜志》報道,在一項針對養老社區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詢問入住老人和家庭成員聯系的次數,然後與老年人的攻擊性行為進行關聯性分析。研究發現,當控制基本人口學變量後,糟糕的家庭關系與老人攻擊性行為呈現顯著的正向聯系。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在家裏受了委屈,老人一定會在外找情緒爆發點。這也側面反映了網友笑議的一個普遍現象:“夫妻雙雙出來跳廣場舞的特別少,孩子來看父母來看廣場舞的更是少”。

  這些作風彪悍的大叔大媽,已經是同齡人中的“戰鬥機”。那些長期遭受他們隔離、排斥和孤獨的老人,無法在媒體上發聲,沒有被大眾知曉。而年輕人在面對這些“通關晉級”的“老年天團”時,由於放松警惕,最後只能吃了“啞巴虧”。但是,有些真心話還是要和大叔大媽說說:一時的勝利並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這樣“為老不尊”,不僅不體面,也傷害了自己的認知功能和情緒,更容易生病,這又是何苦呢?

  當我們將“壞人已老”歸咎於那代人青少年的經曆,等於是把他們現在應當承擔的責任全部推向了無法改變的過往。應該說,每一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成長年代的影響,因而有著不同的局限,形成不同的觀念,乃至受到不同的傷害,這幾乎是無法避免的,此事古難全。但當一個人總是說,我之所以如何,是因為我經曆的時代如何,我成長環境如何,等於是把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全部推向社會,把自己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歸因到環境,這是不公平的。“為老不尊”的歸因不是一個簡單的連連看,而是一個生理、心理、社會因素多重累加、相互聯系的過程。

  其實,如果能真正認識到成長年代的局限性和苦難經曆的不可避免,反而會出現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一旦認識到了限制,反而自由了,就可以“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老年人也有自己的生命發展任務,接受不能改變的身體退化,改變可以改變的心理狀態。當然最重要的是,進行自我教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重新認識自己、要求自己、評價自己,在暮年仍然不斷生長出更好的自己,這才是靈魂覺醒的開始。

  我們每個人都有父母,我們也終究會老去,這只是兩代人走在不同的成人發展階段。無論年老年少,我們尊重長者,都是因為尊重他的行為,而不是年齡。這值得每個人和每個家庭深思。

  (本文作者為微信公眾號“不老調”主創之一。“不老調”由幾個科班出身的年輕人創辦,專注健康老齡化、代際溝通、年輕態生活及養老問題。)

[责任编辑:潘洁]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