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木衛二:《步履不停》,滿懷喜悅,也滿懷痛苦

2017-06-20
来源:鳳凰讀書

  

  

  [日] 是枝裕和/ 鄭有傑/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7-5 / 36.80元

  我從沒想過,是枝裕和會像現在這么火。

  這倒不是因為北京國際電影節剛剛舉辦了他的大師班,還有作品回顧展,一票難求。再者,也不只是他的散文集、采訪錄等,紛紛引進,變成了中文出版讀物。

  甚至一直到打開這本《步履不停》電影原著小說,我以前真的沒有想到過。

  可能是美女明星聯袂,堪比寫真大片的《海街日記》上映,外帶高燒不減的日本自由行,京都奈良東京這些影視劇中的日本城市,已經近在咫尺,想走就走。

  是枝裕和作品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也包括福山雅治等主流影星加盟的影響),他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最能代表日本電影的當代導演,甚至可以沒有“之一”。

  我給電影《步履不停》寫過好幾篇評論,也在香港文化中心看過大銀幕。印象最深的是落幕之際,坐在二樓觀影區的幾個朋友,還在留戀不已感天動地之際,後幾排一個大叔還在呼聲大作。

  2008年的《步履不停》,是中國影迷評價最高的一部代表作品,但在當時,它算不上特別成功——尤其是在國際影響上。作為三大節無條件准入的日本導演,加上《無人知曉》“令梁朝偉不服”的矚目表現,更上一層樓的《步履不停》居然沒有入圍戛納威尼斯柏林,還好,入圍了當年度的日本《電影旬報》十佳。

  截至2017年,是枝裕和電影可以分為《步履不停》之前和《步履不停》之後。這是一部對是枝個人更為重要的作品,它跟去年的《比海更深》,都是源於導演本人的家庭記憶和個人經曆,父親還有台風。在之前,是枝裕和的作品更嚴肅,更晦澀,往往關注一些大的東西,比如社會新聞話題。

  如果記憶足夠准確,我應該是《步履不停》這個片名的中文譯者。十幾年前,外國電影的中文譯名,大多來自時光網(如今則是豆瓣)。我參照的是電影英文名,即源自日文原名“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的Still Walking和Even If You Walk and Walk,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即使你走啊走啊。時光網編輯用的是“步伐不停”,我用的是“步履不停”,取人生步履維艱之意。那會還有人覺得《步履不停》片名拗口,如今,它已經約定俗成。

  香港人省事,把電影翻譯成了《橫山家之味》,明眼人一看,是嘗試把是枝裕和抬到與小津安二郎並舉的意思。

  《步履不停》這本書,我有過設想,它可能是用來豐富電影人物的前世今生,就像楊德昌等導演那樣,詳細地介紹每個人的長相,工作,家庭背景,平時會穿什么衣服,哪一天在幹嘛,甚至十歲、二十、三十都經曆過什么事情。即便電影觀眾根本不會看到相應內容,但導演首先要相信那個人的真實存在,然後才是讓那個人物變得真實生動,需要賦予它完整的生命。把這些內容變成出版物,應該是合適恰當的存在。

  然而,是枝裕和沒有把這本書當做電影劇本,或者是另起爐灶,像漫畫出版那樣,構成一個世界觀宇宙觀的東西。畢竟這些生活瑣碎實在太小。

  電影把戲劇沖突壓縮在短短一天之內,是枝的書遵照電影原本,但沒有拆分開結構。倒敘之中,還會有閃回以及閃前,是那種可以一口氣讀完的家庭觀察記錄,也像由電影出發的一次全息投影。

  是枝裕和的文字保留了散文集的清淺,簡單明晰,引領讀者去進入良多的家庭,一個比電影更大,更有時空深度的世界。那裏包含了細致入微的內心吐露,還有這個家庭的微小秘密。

  在書中,你會看到顏色好像沒有往年鮮豔的百日紅,觸摸到冰冷觸感的浴室扶手,飄蕩來母親時常一個人在聽的《藍色燈光的橫濱》,還有幾乎忍不住笑出來的,那個人穿得黑亮黑亮的襪子。

  良多的餘生,似乎會永遠回憶起在父母家的那一天。一次,再次,再再次使用那一天的記憶。

  良多自己是這么說的:

  因為正是在這一天,我第一次感覺到父母不可能永遠都像以前一樣。這是件理所應當的事情。但即便我眼看著父母年華老去,我卻什么都沒有做。我只能不知所措地遠遠看著同樣不知所措的父母。

  這有點特德·薑《你一生的故事》的味道了。

  那本書說,“我的一生都將淺嘗輒止。跟隨大小事件隨波逐流,為這些事件所裹脅。這是無可避免的。從一開始我就知道結局,我選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來的必經之路。我循路而前,滿懷喜悅,也許是滿懷痛苦。”

  是枝裕和選擇一種走路的速度,只因他知道無法選擇終點,但可以選擇過程。當別人選擇百米沖刺,或者以馬拉松的挑戰壯舉,他選擇最尋常不過的走路。

  如此說來,可能有些哲學,有點玄乎。是枝裕和又把它替換成了無法彌補的遺憾:人生總是有那么一點來不及。還有結尾那一句:然後想起母親,可能會哭,也可能會笑吧。

  這樣子,顯然就好懂多了。

  生老病死,不止良多,不止是母親本人,其實現實中的每個人都知道結局。然而,不見其蹤的分分秒秒,又會把時間演化得漫長無比,弱化了我們對生命成長過程的具體感知。

  譬如有那么一天,你驚覺父母變老。有一天,你遭遇了親人的離去。你以為自己知道,以為自己准備好了。其實呢,並沒有。父母親始終沒能放下哥哥的死,那種痛失所愛的遺憾,還有強烈的無能為力,已經注入他們的後半生。由這股愛生出的恨,變成了更為強烈的愛的形式,令良多感到畏懼,也極力想逃避。這才是他不願意回家的原因。

  橫山家一年一次的相聚,是以哥哥之死,維系著生者的愛與思念。書中也不無悲觀地指出,那是一張變成最後一次全家福合影的照片。可在父母看來,也許在哥哥離開後,團圓這個詞語就已經消失不見。

  有人加入,像那一天的由香裏和淳史,以及後來良多的女兒。有人離開,像早前的哥哥和嫂子,像不久過後的父親和母親。

  中島美雪的經典名曲《誕生》,其中有一段歌詞寫得感人至深,適合作為這篇評論的結尾。

  連稍微轉頭回顧的機會都沒有,

  歲月是如此快速的流過,

  心靈的皈依處片刻間一個個成為了過眼雲煙。

  每當失去某個依靠者的時候,

  我就更加的希望能夠成為別人的守護者。

  掐指算算流過眼前的季節,

  掐指算算遇過的一切人事物。

  我一邊祈禱一邊惋惜著這些過去了的人事物,

  突然醒悟其實早已明了什么叫做“愛”了。

  在每個人的心裏至少有句難以忘懷的話吧,

  就算是“再見”這兩個字也包含著濃濃的愛意。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