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粵港澳大灣區整體規劃 專家吁建成「T」型空間結構

2017-07-19
来源:香港商報网

  【香港商報网訊】實習記者施美報道: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研討會昨日在深圳召開。哈工大(深圳)經管學院教授唐杰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研究結題報告,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目的是建設成世界級灣區城市群,目前來看,大灣區仍存在空間發展差异大等系列問題,他建議未來大灣區的空間規劃形成「T」字型空間結構,大力發揮港深的優勢,建成分工明確的城市群。

  城市發展不均衡

  粵港澳大灣區整體規劃囊括了位於珠江口河海相間中心位置的香港、澳門、深圳和珠海,東起汕頭、揭陽、汕尾、潮州,西至粵西的湛江、茂名、陽江的沿海地帶。還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廣州、中山、江門、東莞、惠州、佛山以及位於灣區經濟腹地和生態保護區的清遠、韶關等23座城市。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10.37萬億,占全國總量的8.5%。

  唐杰表示,雖同處粵港澳大灣區中,但與珠江三角洲片區相比,湛茂陽城市圈(湛江、茂名、陽江)和潮汕揭城市圈(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明顯落后。珠三角地區集聚了粵港澳大灣區84%的GDP,人口只占57%;東部沿海的潮汕揭城市圈和西部沿海的湛江陽城市圈人均GDP分別僅占珠三角的1/4和1/3,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地均GDP分別僅為珠三角的1/4/和1/8。由此可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圈內經濟發展水平差异仍然過大,各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情况仍然突出。

  建設「T」結構打破區劃壁壘

  唐杰認為,為解決粵港澳大灣區目前空間構造當中城市間發展不平衡人口、產業過疏和過密等問題,應建設以港深為核心,以沿海為帶、以珠江為軸的「T」字型空間結構。形成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五大城市圈——湛茂陽城市圈、澳珠中江城市圈、港深莞穗城市圈、廣佛肇城市圈和潮汕城市圈,構成「一核一軸一帶五圈」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空間結構。他指出,首先,要充分發揮香港的龍頭帶動作用,發揮以香港帶動沿海,沿海帶動內陸,逐級推動、輻射帶動灣區經濟,全面發展的核心作用。與此同時,還需構建布局合理的灣區交通體系,不僅要建設港深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還應推進灣區沿海城市綜合性樞紐站點的建設,將鐵路、公路、水路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聯合起來,形成縱橫交錯的網絡布局。

  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補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建設「T」型城市圈的同時,尤其要注意打破區劃壁壘。有關部門應推動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遏制過度競爭,避免重复建設,借鑒國際著名灣區的經驗,積極推進港深一體化,促進粵港澳跨境基礎設施全面對接,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從行政區化的多核心城市向市場化的單核心城市轉變。

  發揮港深的優勢

  唐杰表示,香港具有科學、教育以及全球人才引進等優勢,而深圳的科技創新以及高端制造業排在全國前列。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應發揮香港和深圳的特殊優勢,推動港深共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成為新一輪全球產業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與此同時,建議港深共建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中心上升為國家戰略。

  深圳市發改委副主任丘健明認為,發揮港深的優勢,首先要發揮深圳的作用。深圳的GDP、進出口總額以及財政收入等約占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分之一。除此以外,2016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約占GDP的4.1%,大約是800億。并且,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大約占粵港澳大灣區的42.6%。更重要的是,深圳是唯一與香港接壤的內地城市,在促進與香港的互聯互通,以及要素的高效流動方面,可以給大灣區的其他城市提供示範。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