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53

【创刊65周年商报老友记】盧偉國:立场持平 爱国爱港

2017-12-07
来源:香港商报

盧偉國

   香港商報創刊65周年,陪伴不少香港人成長,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就是其中之一。兒時起已閱讀商報的他坦言,商報與香港及自己一起成長。他赞揚商報立場持平、愛國愛港,而且內容豐富。他幼時愛追讀商報的體育消息、連載的武俠小說。他又認為,商報對商業活動的報道做到廣泛而全面,中國新聞涵蓋也詳盡。香港商報記者林駿強

  「我細路仔時,已睇商報」

  經民聯主席、工程界立法會議員盧偉國接受商報訪問,談及商報創刊65年。他稱,本港的報刊都有其「報格」,就如人一樣有不同性格;商報在多年以來,都是立場持平、愛國愛港。

  盧偉國笑言:「我細路仔時,已睇商報。」兒時住在九龍城唐樓的他,憶述以往所住的舊樓,分為頭房、中房、尾房,各有家庭居住,大家共用廚房、浴室,但相處和諧。他稱,當年包租婆的兒子會買報紙,而商報是其中一份。他說,商報踏入65年,是與香港及自己一起成長的媒體。

  他形容,自己年幼時身處的社會,生活比較簡單,報紙是當年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他稱,無帹電視於1967年開台,而踏入65年的商報,歷史其實更久。他認為,商報是香港市民接觸社會資訊的重要媒介之一。

  他當年對於商報的印象,是覺得內容豐富:「我是(閱讀商報)歷史很久的讀者;(認為當年的商報)除了新聞外,副刊等等都有豐富的材料。」他說,兒時本港足球賽事很蓬勃,報章的球賽消息很重要,當年包括商報在內的各報體育版描述球賽十分生動,極其精彩,而不少報紙的副刊都有連載武俠小說,他當年都一一追讀。時事觸覺敏銳詳實報道內地

  一直有留意商報的盧偉國赞揚,商報對於時事方面的觸覺一向敏銳,對香港市民而言,是知道新聞消息的重要媒體之一。他稱,商報的新聞報道,給予讀者的觀感比較持平,「內容報道相對地客觀,很少聽到評論上有激烈的言論,比較平實」。他認為,商報比較關注商業活動,對此方面的報道都做到廣泛、全面,達到平衡。他也肯定商報對內地消息的報道,認為商報能涵蓋內地的重要消息,作詳實報道。

  在新時代下,市民少不了利用網絡接觸資訊。但是,他笑說自己是比較傳統的人,仍然會翻閱報紙讀新聞,「一張報紙拿在手,與開手機、掃手機相比,總有另一種感覺」。

盧偉國(后排左二)认为基建对香港十分重要。

  新媒體新機遇 勿忘正確報道

  現今資訊愈來愈發達,網絡成為傳播媒介之一。經民聯主席盧偉國認為,商報在新形勢下會加把勁,掌握新媒體帶來的新機遇。然而,他亦提醒,網絡生態下假消息不時流傳,媒體要確保將真實的消息發放,是媒體面對的新挑戰。他絕不認同部分媒體美化「拉布」及違法行為的做法,故此希望媒體在利用網絡傳播消息的同時,都要將正確的信息發放出去。是傳統報刊轉型時候

  盧偉國分析道,隨着世界資訊愈來愈發達,市民的日常生活都有改變。現今市民的生活多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實體生活、虛擬世界的生活。作為傳媒,要利用多媒體為市民服務,故現在也是傳統報刊轉型的時候。他稱,現時網上媒體有很多,網站也是主要宣傳工具之一,傳統報紙都要走網絡化、多元化,這是必然趨勢,「在網絡化之下,相信商報的編采人員都會努力、加把勁,掌握新媒體帶來的新機遇」。

  網絡傳播資訊雖然比以往方便,但是當中或會有假資訊滲入其中。盧偉國指出,網絡帶來的影響是,用戶未必直接地接觸新聞媒體,而是透過網上群組的分享來得悉:「(網上群組的成員)同聲同氣才走在一起,互相傳遞的消息都傾向一面倒;而網絡上的消息,真真假假很難分辨,假消息太多;有些被駁斥的(假消息),一段時間之后又再出現;虛擬世界的秩序,(社會)仍未好好掌握。」

  因此,他認為對於媒體而言,有需要確保將真實的消息發放,不要令新聞被扭曲,讓讀者可以看到真正的情况,這也是媒體要面對的新挑戰。不認同美化抗爭行動

  近年有部分媒體合理化、美化「拉布」等行動,甚至肯定其違法行動。盧偉國對此絕不認同,并批評部分媒體對於議會情况的報道:「(立法會的)『拉布』導致流會,有些傳媒的表達方法、關注點不公平。建制派議員有40位,(議會)要有35位(議員)在席,才有足夠法定人數;非建制派可以一個都不留(會議廳)。」他說,在這情况下,35位議員在席的法定人數,就要由40位建制派議員來「湊夠數」。

  然而,盧偉國稱立法會議員總會有其他事務、公務在身,有時候非離開不可。他慨嘆有些傳媒在立法會流會發生后,不會去看非建制派議員不在席的情况,反而凸顯建制派議員不在席,情况如同公審,「這是相當偏頗的處理手法」。

  他認為,在政治氛圍愈來愈激烈的情况下,加上網絡生態下,媒體接觸市民的模式都要改變;不過,他期望媒體要利用網絡,將正確的信息發放出去,吸引更多讀者關注。

  為工程界發聲 痛批拉布禍害

盧偉國是工程界立法会议员,于议会内为业界发声。

  反對派在立法會不斷發動「拉布」,波及各種民生、經濟措施。經民聯主席盧偉國本身代表工程界,對此體會甚深。他慨嘆本港現時出現一種風氣,就是每逢遇到發展項目,都遇到極大阻力。

  他稱,如果本港一聽到填海就不做,抗拒開發土地,香港會無法前行,也不能解決居住問題。他說,如果政治爭拗打亂本港工程的有序進行,不僅影響工程業界,也對市民造成損失。他同時希望香港能抓緊「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機遇。身為立會工務組主席體會深

  立法會「拉布」成風,身為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主席、工程界議員的盧偉國,自然體會更深。他希望市民認清立法會的情况:「(立法會中)不正常的拖拉延誤,會影響香港整體民生、經濟發展。」他說香港一直以來,從小漁村發展到今日的大都會,從來都需要很多建設。

  盧偉國承認,本港的發展部分出現失衡,變成深層次矛盾。他特別提及置業困難的情况:「(市民)找居所困難,歸根究柢是土地問題;香港土地中只有約百分之七用於居住,而城市有很多配套,如交通、經濟活動;香港得天獨厚,有高山、植物,但要平衡地利用土地;大家需要有共識,以和諧包容的態度去討論。」

  他慨嘆現時香港有一種風氣:「凡是發展的項目,都遇到極大的阻力。」他重提香港70年代起,陸續發展沙田、大埔、將軍澳等新市鎮,當中涉及填海、開發土地;這些新市鎮演變至今,有許多重要建設,盛載本港不少人口:「從這角度去看,(香港各界)要放下成見,客觀去看。如果一聽填海就不能做,抗拒開發新的土地資源,香港會無法向前行,也不能解決居住問題。」認為現屆政府肯納意見

  代表工程界的他點出,立法會的「拉布」行為對業界造成很大損害:「『拉布』令工務工程如斷截禾蟲一樣,一時做死,一時餓死。」他舉例道,議會的「拉布」拖延工程撥款,而地盤的專業人員本身是有制度的。他續說,政府之下的工務工程,地盤人員工作與工作之間的停頓若不是太長,資歷可以一直計算下去;但是,如果地盤人員暫停工作太久,其資歷或會失效,對他們的專業發展損害很大。

  盧偉國得悉,本港大大小小的工程公司,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工作量不足:「一些公司迫着裁減人手;規模大的公司,就接海外工程。」他稱,這幾年以來,立法會批出的工務工程數量「時高時低」:「幾經辛苦才批准東涌的填海項目;中九龍干線討論多時,才通過撥款。」他說,工程的規劃、進度安排需要有序進行,但如果被政治爭拗打亂,不但影響業界,也會對市民造成損失。

  盧偉國認為現屆特區政府上任,都願意接納不同黨派的意見。他舉例稱,由經民聯倡議的雙層利得稅,獲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采納在施政報告中,對此反應正面。他稱,此舉可以減少中小企的稅務承擔。他亦肯定政府以退稅鼓勵科研、增撥50億元教育資源等措施。須掌握「帶路」大灣區機遇

  他冀望立法會可以實事求是地審議政府的建議,議員要以務實的態度去監察政府:「好的要支持,不好的要批評,經民聯堅持是其是,非其非,政府若有問題,(經民聯)會鞭策政府,也會積極提出好的建議,希望幫政府有效施政。」

  對於香港未來的發展,盧偉國認為本港要抓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他說,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層面的規劃,城市群的人口6600萬,形同歐洲的大國家般。大灣區銳意發展先進制造業、創新科技產業、現代物流服務業。香港具有一系列優勢,如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便於融資、擁有排在世界前列的大學等。他稱,加上在中央大力支持下,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等等措施,更有利經濟發展。

  他引申道,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將處於策略地位。他稱,世界的發展大勢,是城市群之間的競爭;而粵港澳大灣區的對手,就包括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他稱,隨着擴大香港國際機場,加上高鐵及港珠澳大橋落成,希望能令香港起到快速聯運的作用,爭取成為區內交通樞紐,在工程、基建、金融、創新科技、物流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