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預算案宜紓緩租金困難

2017-12-19
来源:香港商報

资料图

  李明生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正在諮詢當中,市民最關心的環節,而政府又不得不做的,首選派糖莫屬。然而,究竟怎樣派法?特別是如何理順香港財富的失衡問題?這才是必須深思的關鍵所在。

  不必諱言,香港整體經濟雖然向好,今年GDP增長料達3.7%,失業率也維持在3%左右的全民就業水平,薪金加幅也跑贏通脹有餘,反映宏觀民生狀況理應不壞;然而,眾所周知,本港樓價和租金長期居高不下,住屋開支所佔市民收入比重愈來愈高,最新供樓負擔比率便攀至68%,這年頭甚而出現了「抽中公屋」相當於「中了六合彩」的可悲說法,反之,沒有公屋的基層以至小康的生活質素無疑相形見絀。

  有見及此,為了應對居住成本高企的問題,預算案好應有所作為,以理順這個不正常兼不合理的現象。

  基層小康難免疫樓災

  先談一點,有鑒公屋居民受惠於房屋福利,好大程度已免疫於樓市之災,所以,就如去年預算案也沒推出公屋免租措施,今年亦沒必要針對向公屋戶派糖。

  那麼,誰最應分獲得政府的房屋支援?當然是合資格入住公屋、卻又受累政府供應不足而無法上樓的基層家庭。畢竟,為何大家同合資格,一批人就可以低廉租金安居公屋,另一批人卻無奈棲於價高質低的劏房?難道政府可對後者置若罔聞嗎?也莫說,尚有不少富戶佔用公屋資源了。相關不公平和資源錯配的現象,固然須要當局正視處理,政府房屋部門既是責無旁貸,新一份預算案亦宜推出措施針對紓緩這批貧困戶之苦。這個群體接受房屋支援,肯定是理所當然、當仁不讓的。

  另外,不得不承受高樓價、高供款,又或不得不承受高昂租金的小康一族,縱然慘況比不上上述基層,但其生活艱難亦不應輕易忽視。值得留意的是,這一群人絕對數不在少。查公屋輪候冊上,除了非長者單身申請者,總涉家庭住戶共有15萬戶左右,這個數字當然不少。然而,在公屋輪候冊外,收入剛剛超出門檻、而又低於整體入息中位數的,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普查資料,粗略而言三人家庭便涉約十萬戶,四人家庭同樣有約十萬,五人家庭也有好幾萬,總的來說,即使不計一二人住戶,類似的「高不成、低不就」家庭多逾廿萬戶,對比上述公屋輪候家庭還要多;如果進一步包括小康家庭在內,亦即同樣無法享用公屋福利、而收入僅稍高於中位數的住戶,所涉人數就更加龐大,政府實不能夠等閒視之。

  政府過去將焦點放到置業困難之上,這固然有利於穩定社會爭取長治久安;可是,在樓價高不可攀的窘困下,許多人均不得不轉租為買,當前政策卻無甚支援措施可言。2016年的數字顯示,全港約250萬住戶之中,有近130萬須要交租;撇除75萬公屋租戶計算,即有55萬戶正在租住私人住宅,佔整體住戶超過兩成。其中,重災區主要集中在收入介乎1萬左右至2萬左右的小康家庭,簡單計算下差不多涉近10萬戶,佔比高約一成。試問當居住成本蠶食了總收入的一半或以上,這些家庭還有多少餘錢剩下?金管局不容許按揭供款多於收入一半,多少象徵了當局覺得住屋開支比例過高並不健康;同一道理,政府可以對租戶的租金困難視若無睹嗎?某程度上,這批住戶的住屋困難不比基層住戶為輕,更遑論遠遠重於公屋住戶了。

  支援租戶免遭業主蠶食

  以上都論證出,政府實有必要向私樓租戶施以援手,惟接下來的問題是,到底應怎樣提供援助?

  的確,任何租金津貼之類的措施,均無可避免會進一步推高租金,而更重要的是,相關款項只怕被業主透過加租來蠶食過去,對租戶而言或恐毫無益處,也僅相當於將庫房的錢平白流進業主口袋。

  不過,這並不等於政府可以因此袖手旁觀。首先要問:今日香港就無任何租金津貼之類的資助嗎?其實,綜援之下便有提供租金津貼了。進一步言,由派糖到派發生果金,難道不也推高通脹?為何類似政策卻沒因擔心通脹問題而沒有收回?的確,任何津貼的政策背後,所要考慮的是到底受眾能否真箇受惠。租金津貼無疑會推高租金,但只要確保業主難以同步加租,租戶多多少少總能有餘錢落袋——方法是不直接而間接地支援私宅租戶,例如推出稅務減免、以至落實免補價居屋以低於市價的價錢出租,都是政策上的可行方向。

  宜將租金開支恢復至收入三分一

  至於租金津貼的幅度,前文《誰是開支增加的最大苦主?》(詳見2017年4月24日《香港商報》A2)曾經提出,無論從歷史數字看,抑或較諸不同階層,小康家庭的住屋開支理應處於收入的三分之一。換言之,爭取透過政策手段的有形之手,來將小康住屋成本恢復到相關水平附近,誠應作為預算案積極考慮的支援目標。(其餘房屋政策例如綠置居、首置上車盤等等,也可將供款目標訂於收入三分之一的水平。)

  說到底,辦法總比困難多,關鍵只在於政府是否願意幫助租戶困難罷了。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