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速解「三跑」填海人手難題

2018-01-1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沙中線」主體工程超支165億元,公眾反應平靜,說明大家對該工程的超支是比較諒解的。事實上,「沙中線」超支的確有其特殊原因,包括宋王台發現考古遺,要延遲接收工地,以及起初在九鐵時代,「沙中線」起步遲了4年,令工程早期開支上升;不過,最大的困擾還是人手問題,由於長期勞工不足,使工程進度一直滯後,越滯後成本自然越高。

  事實上,本港近年不少大型工程均出現延誤和超支,當中除了因為有人事事「拉布」和動輒「司法覆核」致工程受阻,勞工不足也是一個客觀因素。那並非承建商不想聘人,而是無法聘到足夠人手,想輸入外勞,惜關卡重重。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也有提到輸入外勞問題,指出雖然近來本港失業率長期處於低位,基本上達致全民就業,但個別行業確實長期面對人力不足及招聘困難的問題,當中除了安老服務,還包括機場「三跑」、新鐵路、10年醫院發展計劃及公共房屋發展計劃等多個大型基建項目,對建造業的人力供應構成重大壓力,社會若不正視,將大大削弱香港的經濟競爭力及社會持續發展。

  新技術需要外援

  筆者曾多次表示,「輸入外勞」從來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因這會令大部分打工仔擔心「飯碗被搶」而抗拒,更有些勞工界代表一直把兩者畫上等號,只要一提起即反對。雖然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終在立法會獲得通過,但在辯論輸入外勞問題時,有四位議員發言表示贊成,亦有四位議員提出反對,爭議性可想而知。

  反對外勞的理由,最主要是擔心會影響本地勞工的「飯碗」。其實特區政府和工商界都很明白打工仔的憂慮,所以一直強調就算要輸入外勞,也必須以不損害本地勞工現有權益為前提。但現在最棘手的問題,是有些工種香港根本缺乏有相關知識和懂得操作的人手,如不接受「外援」,整個工程都將會被拖累,那怎麼辦?

  機場「三跑」項目便是一個典型例子:有關工程去年8月開始動工,目前正在進行填海,但首先遇到的難題,是該處水域以前是污泥棄置區,海底幾乎全是鬆散的污泥,若以挖掘方式清理,污泥被攪動,必然會對海水造成嚴重污染,破壞生態。機管局為了盡量保護該區水域的生態,決定採取免挖式填海方法,利用衛星定位科技,配合最先進的「深層水泥拌合法」來填海。所謂「深層水泥拌合法」,基本原理是運用多台鑽機把水泥漿注入海底的污泥層,令污泥與水泥漿混合成一枝枝堅硬的水泥柱,既可以作為填海的樁柱,亦能夠避免污泥四散,把生態影響減至最低。

  審批宜特事特辦

  說來似乎簡單,做起來卻涉及很多技術性工序,需要互相協調,且今次要填650公頃土地,最少要25萬枝水泥樁柱,工程浩大而複雜,須動用數以百計不同功能的工程船和設備同時參與,且要每日24小時不間斷運作,才能保證整個「三跑」項目不受拖延,那便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和懂得具體操作的人手。可是,這種先進和環保的填海技術,香港尚屬首次採用,很多工序和機械操作,本地都沒有培訓過,沒可能提供足夠的人手。

  例如現時需要聘用一些熟手的「水底排水板船操作員」、「泵沙船技工」、「深層水泥攪拌樁設備操作員」、「錨艇船操作員」、「塊石拋卸皮帶船操作員」、「耙吸船排泥管線技工」、「箱涵浮運安裝操作員」、「石柱樁設備操作員」及「振沖密實機操作員」等,當中不少工種相信很多人聽都未聽過,試問本地何處找到足夠而適合的勞工?須知道,任何工程都是環環相扣,若然填海進度延誤,跑道鋪設和大樓建造等主體工程便無從起步,而那些主體工程涉及逾萬個勞工職位,需要預早招聘人手的,到時一旦未能開工,很容易產生勞資矛盾。

  機場增設「三跑」,對香港今後的多方面發展都非常重要,而相關的填海工程的確迫切需要「外援」幫手。輸入外勞是要經過勞顧會審批,資方代表明白箇中利害,關鍵是勞工界代表能否多加體諒,特事特辦,讓審批可以盡快通過。其實,今次輸入「外援」,除了可解決「三跑」填海的難題,更可提供一個難得的培訓機會,讓本地人員學習和掌握有關的先進設備操作和技術,將來不僅能在本地學以致用(東涌填海工程亦將採用此技術),亦可為香港在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大量基建項目中增添商機。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