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中國人民銀行指示報價行將逆周期因子回歸中性,同時明確表示未來人民幣中間價將主要由市場決定。在中國央行減少干預的情況下,市場對人民幣兌美元雙向波動的預期進一步穩固。
隨着市場扭轉對人民幣單邊貶值的預期,資本流出風險應聲下降。近期經濟數據也顯示跨境資金流動已趨於平衡。其中內地2017年國際收支重新回歸雙順差,非儲備資本帳戶順差達到825億美元,這是自2013年以來內地非儲備資本帳戶首次回歸順差。另外,2月外匯佔款餘額增加40.51億元(人民幣,下同),連續第二個月增長。
在人民幣相對穩定的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或重新成為市場的焦點。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人行行長周小川在3月兩會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多數推動國際化的政策措施已經被研究過。人民幣國際化未來的發展將取決於使用者的需求。政策方面,人行除了進一步開放境內資本市場之外,可以推出的新政策有限。
內地繼續開放金融市場
展望未來,內地當局料進一步開放境內金融市場。過去一年去槓桿政策帶動內地債券利率持續上升,這帶動外資淨流入境內債券市場的金額於今年1月創下歷史新高。由於人行較大可能跟隨美聯儲步伐上調貨幣市場基準利率,且去槓桿依然是今年政策重點,因此內地債券收益率料高企。在人民幣保持穩定的預期下,資金或進一步流入內地債券市場。此外,A股納入MSCI也可能為境內股市吸引外來資金。這將對人民幣帶來一定支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內人民幣或面臨美元走弱帶來的快速升值風險。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每次美國引起的貿易衝突最終結果都是美元走弱。若人民幣升值過快,或衝擊內地出口及經濟。屆時,即使人民幣走強,也未必吸引資金流入。那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將受阻礙。
有鑒於此,人行或將摒除過去「寬進嚴出」的套路,並逐步重新打開資本流出渠道,以減輕人民幣單邊升值壓力,從而幫助人民幣國際化更順利地推行。實際上,中國外管局局長潘功勝也表示,內地前期跨境資本流動管理上的宏觀審慎政策已經回歸中性。其次,外電報道指內地將重啟境內有限合夥人機制(QDLP),允許境外基金公司在內地集資後用於海外投資。此外,筆者相信ETF通、債券南向通,以及新股通等香港與內地互聯互通機制,也將陸續推出。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 李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