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贸易摩擦 港有危有机

2018-04-03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中小企业总会会长 刘炳均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美国针对中国的「301调查」公布结果,签署了相关备忘录,就每年价值600亿美元的高科技及日用货品征收进口税及进一步限制中国在美国的收购行动。根据去年的数字,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3750亿美元,但因输美的制成品中零部件来自很多国家,有英国智库机构估计真正的贸易顺差实际是2390亿美元。
 
  减少依赖美国
 
  其实,中国输出的电子制成品只收取3%至6%的装嵌加工费,大部分的利润都落到美国公司口袋。中国产品价廉物美,令美国通胀率长期徘徊于2%左右,美国的消费者是最大得益者,所以美国大型连锁零售商都反对今次征税。香港科技大学兼任教授雷鼎鸣认为是次措施对中国经济影响轻微。如果美国向这600亿美元货品征收20%的进口税,这120亿美元税款只占中国生产总值的0.1%而已,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很明显,这次特朗普的企图是政治多于经济,目的是为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造势,希望众议院及参议院的共和党候选人旗开得胜。笔者认为今次的贸易摩擦可以通过谈判来避免或淡化,但香港亦不能置身事外,要为经济发展订下长远策略。
 
  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输出地及全球第十五大商用服务输出地。根据统计处贸易数字,直至2018年1月份的主要出口市场分别是中国内地(54.7%)、美国(8.6%)、欧盟(8.5%)、东盟(7.3%)、印度(4%)及日本(3.4%)。虽然美国仍然是香港第二大出口市场,但中国内地与东盟的重要性日渐提高。加上「一带一路」及「大湾区」的协同效应,交通上又有港珠澳大桥及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通车,香港的未来贸易方向是要专注内地及东盟诸国的消费市场,而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避免成为政治筹码。2018至2019年的财政预算案中,财政司注入了15亿元到BUD基金,并且将市场范围扩展至东盟各国,上限亦由50万元提升至100万元。中美贸易纠纷可能对香港的贸易融资及物流服务有负面影响,但同时亦加快了港资企业开拓内地及东盟市场的步伐。现时港资企业在内地正处于仿徨与抉择的十字街头,如果留在内地生产,就要升级转型。相反,继续从事较低端及劳工密集的生产,就可以选择迁往东盟新兴国家,例如柬埔寨、缅甸及越南等地区。况且,在东盟国家生产可以避开美国的贸易壁垒。至于日后在美国的收购行动,内地企业可以透过香港的关连公司进行及融资,增加香港在全球的商业融资活动。
 
  加强粤港洽商
 
  笔者应邀出席3月份香港特区驻粤办在深圳举行的「香港商会会长交流会」,主要由广东省官员介绍刚出台的《外资十条》政策细则及其他相关问题。会上有业界提出一些议题,都是港资企业在珠三角地区面对的问题。例如,关乎「加大利用外资财政奖励力度」的条例,细则太过倾斜于跨国公司总部或世界500强企业,奖励高达1亿元人民币。港资企业多属中小企业,很难受惠于这类奖励,但他们对广东省的经济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广东省应该一视同仁,对于一些创新转型的港资企业,亦应予以辅助及奖励。
 
  另外,有业界人士批评劳动法及环保条例过于严苛,港资企业较难应付,希望在执行时略为弹性处理,使他们有喘息空间。关于社保问题,港方工作人员在内地居留年期及户口结余转移问题上都遇上困难,因为社保的回馈要户口持有人在内地居住满15年才可享受,万一他们回港居留,户口结余亦不能转移在港领取。以上林林总总的问题都要粤港双方务实洽商,令港资业界继续可以在珠三角维持经营,参与内地的出口及消费市场。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