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传闻”盛传、Model X自动驾驶事故致死、全球召回12.3万辆Model S……2018年开始的3个月里,埃隆·马斯克可谓经历着其职业生涯中的最暗时刻。
作为科技圈、汽车界,甚至是投资圈的风云人物:埃隆·马斯克一直是一个起伏跌宕、颇具争议的存在。
作为一个“非”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马斯克的成功是有目共睹。虽然他对外一直维持着表面光鲜、成功跨界且十分懂的自我营销的“真实版钢铁侠”,但偏爱冒险的气质却令其屡次遭遇破产危机。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运气则一次次挽救他的事业生涯。
而最近的一次引起关注,并非出于2月份他的重型火箭发射成功并回收,而是自去年6月退出特朗普顾问委员会,与特朗普分道扬镳之后,又在推特上主动向特朗普诉苦特斯拉入华关税太高的问题。
中国汽车业普遍认为,马斯克此番举动是因为目前其手上特斯拉品牌项目的表现,远不如SPACE X项目受各界关注,同时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崛起,而特斯拉自身在华建厂屡次受挫所致。
马斯克的吐槽
无论是哪个跨国车企,都逃不开“是否在华进行本土化落地”的问题。马斯克之所以向特朗普抱怨对华进口关税太高的问题,主要是特斯拉目前主要以进口车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享受不了补贴,只享受部分城市的免费新能源牌照政策。
特斯拉一直无法享受到国内新能源补贴的重要原因依然是其进口车身份。
在此前传统汽车品牌当中,雷克萨斯一直坚持进口不国产的原则,而正因如此,雷克萨斯在华多年豪华品牌第二阵营领头羊的位置,早早被快速本土化的捷豹路虎、凯斯拉克等超越。
雷克萨斯能够波澜不惊的原因则是背后靠着体系完善的丰田汽车作为利润支撑,对于任何需要在中国市场搏一把的企业而言,不快速本土化的后果就是成本等竞争力的缺失。
一直懂得在技术和理念上领先、甚至超前的马斯克,自然也深谙此理。
虽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第一品牌,但是特斯拉目前仅有位于美国弗里蒙特的一间工厂,产能勉强达到10万辆每年的规模。而2017年特斯拉累计交付10.3万辆新车,从现状来看,特斯拉需要继续扩张产能以备新能源行业的进一步增长。
不仅是中国汽车行业,就连美国本土也普遍认为,非传统汽车制造商出身的马斯克,在生产准备和经验上与传统车企相比,仍存在意识上的短板。
作为工程师出身的马斯克拥有敏锐的嗅觉去发掘技术与实际产品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其屡获成果的前提,只是其手上两个主要项目Space X和特斯拉都是走“前沿、高精尖”的路线,产品的费用和价格相对较高,非大众消费者可以承受。
火箭项目本就是一个极其烧钱的项目,特斯拉的销量也难以摊薄研发成本,马斯克需要一个能够相对低成本、走量赚取利润的产品,以持续支撑其烧钱的火箭项目。
因此,当3月底美国总统在推特上表示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主张时,马斯克附和表示:“总的来说我反对进口关税,但目前的政策使得事情变得更加困难,这就像是穿着铅制的鞋子参加奥运会跑步比赛。”此番举动被业内解读为意在向中国方面施压。
舆论普遍认为,早已和特朗普“闹掰”的马斯克此时再次附和其言论的原因,是眼看中国正一步步迈向新能源汽车大国,而特斯拉却不能在黄金时期分一杯羹心怀不满,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特斯拉在华的合资项目受阻所致。
难产的Model 3
众所周知,喜好标榜引领未来的马斯克手上拥有两大公司:私人运载火箭Space X和纯电动汽车特斯拉,但它们都是需要持续烧钱的项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斯克想出了一个能够降低成本、针对大众消费市场的产品。
于是,针对普通大众消费者的经济型产品Model 3于2016年3月31日正式发布,马斯克当天就发了一条推特表示:全球24小时内收获18万份订单,入账1.8亿美元订金,电动汽车的未来一片光明!
Model 3发布一周后,特斯拉收获了来自全球的40万张订单,通过这样的数据让广大新老同行意识到电动汽车可怕的市场前景与潜力,纷纷提前开启布局相关领域,并正式将特斯拉视为重要竞争对手进行关注和研究。
只是两年过去了,众多下订单的车主至今还没有能够提到车,其中包括不少两年前发布当天下订单的准车主。对此,特斯拉方面仍然使用产能不足为原因。
Model 3自2016年上市以后就遇到了生产瓶颈,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产量仅为260辆,第四季度交付量才1550辆,远远低于分析师认为的至少2900辆基本水平。
对于特斯拉为何迟迟不能解决Model 3的产能问题,有分析人士认为或许遇到了制造工艺上的难题,特斯拉难以保障低成本与高品质直接的平衡。亦有特斯拉内部员工爆料称,目前生产的部件瑕疵比例很高,严重影响Model 3交付。
特斯拉2017年全年总收入118亿美元,同比增长55%,在2018年第一季度现金结余达34亿美元。但是去年第四季度里净亏损6.75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亏损。
因此,对于特斯拉而言,目前是手上有产品、也有数量庞大的顾客,但是却没有合适的制造办法,这或许是马斯克积极寻求在中国市场解决产能的原因。
何时能在华建厂
中国的制造业优势放在全球范围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一点聪明的马斯克亦能预见。
2015年开始,先后数次传出的特斯拉欲在上海地区建厂的消息。虽然特斯拉中国区域的工作人员也数次证伪,但是在华建厂是特斯拉目前已知解决产能问题最合适的选择。
当时就有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描述,马斯克依靠中国政府对新能源的推广和支持,提出希望特斯拉能够独资在华建厂。如此一来,特斯拉高溢价多产生的高利润就全部归入其囊中,这样的要求是难以被接受的。
历经数次谈判,双方从独资建厂谈到了合资建厂,仍然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而此时的中国新能源领域已经崛起一批新创品牌和企业,一些传统汽车品牌也加入其中,特斯拉继续以进口方式销售,价格上不具备任何优势。
最终,特斯拉国产的项目搁浅至今。
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即便是纯电动汽车领域的第一品牌,以及“真实版钢铁侠”的称号都难以挽救特斯拉的困境。
事实上,特斯拉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十分相似,正是离不开其美国联邦政府和加州政府的诸多优惠政策的扶持。
2008年底的时候,特斯拉曾经遭遇了严重的资金缺口问题,Model S因为产能问题无法及时上市,公司却维持着快速烧钱的速度。马斯克不得不亲自出任CEO职位,开始了系列融资以避免破产,其中包括引入戴姆勒奔驰公司的5000万美元投资。
在最困难的时候,特斯拉迎来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救命钱。2009年6月,特斯拉通过审批得到了美国能源部4.6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这一贷款来自小布什政府在2007年推出的先进技术车辆生产贷款计划,旨在扶持新的发动机技术,鼓励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在这笔低息贷款的帮助下,特斯拉渡过了资金最紧缺的关口,并在2010年成功上市。马斯克不得不承认,“没有这笔贷款,特斯拉不可能顺利上市”。
顺利上市之后,特斯拉开始在资金链压力上有所缓解,Model S开始获得高端消费者的认可,订单逐渐增长,此时马斯克才能缓过气来认真发展自己的火箭回收项目。
那么,即便中国降低美国进口汽车的关税之后,马斯克的资金问题就能顺利解决吗?
特斯拉对外公布的计划是到2020年产量达到100万辆,到目前为止特斯拉的产能只有10万辆,如何消化完超50万辆的Model 3订单,以及提振工厂整体产能,马斯克或许最终不得不作出让步—来中国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