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土地房屋政策亟待革新

2018-05-03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4月26日,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發表諮詢報告,從4月26日至9月25日展開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並在兩個月後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交報告。

  土地房屋問題嚴峻

  諮詢報告就短、中、長期增加香港土地供應提出18個選項,向香港社會各界傳遞的信息,是香港存在着嚴重的土地供應短缺問題,2026年前短缺情況尤為惡劣,未來30年則至少短缺1200公頃土地。

  之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承認,「若5年前展開專責小組的工作,今天不會面臨土地不足的嚴峻局面」。除了起步晚這一因素外,筆者認為,特區關於土地供應的現行機制已明顯落後,表現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諮詢報告所提出的18個選項的任何一個,都需要幾年甚至10年以上的時間來實施。

  土地供應短缺甚難解決,必將產生兩大消極影響:一是私人市場樓價將繼續升易跌難,一是公營房屋將繼續供不應求。

  特區第三屆政府制訂公屋輪候時間平均為3年的目標,但是,不僅迄未達到,相反,實際輪候時間越來越久。

  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統計,截至2017年12月,全港共有28.29萬宗公屋申請,其中,15.51萬宗為一般申請,即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4.7年;另外12.7萬宗,為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4月15日,社區組織協會代表在商台節目中指出,根據房委會今年3月公布單身人士獲分配市區公屋至少要438分、獲分配離島公屋至少要426分來推算,非長者單身人士需要輪候26年以上甚至32年才能獲分配公屋!

  即使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何喜華的估計,如果公屋用地短缺情況持續,則2026年左右輪候公屋時間將由目前的4.7年倒退至上世紀90年代的7年。

  根據特區政府估算,私人房屋市場的土地供應問題不突出,因為大地產商都有充裕的土地儲備。然而,正因為私人房屋市場存在着「寡頭壟斷」,私人市場樓價居高不下。上屆政府從執政開始,一直嚴厲遏制私人市場投機活動,以維護香港居民首次置業優先權。現屆政府「蕭規曹隨」。有關政策實施差不多6年了,但是,香港私人市場樓價一路飆升,屢創歷史新高,帶動香港居屋價格也屢創歷史新高,二者都同越來越多香港不同階層居民的置業能力脫節。

  需大決心大動作

  有一種觀點:隨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不斷調高美元利率,港元利率必將上升,會對香港樓價產生降溫效果。表面看,這樣的觀點不錯,但是,經不住深入分析。

  2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提醒我們,如果樓價因為金融危機而硬着陸,那麼,香港經濟會衰退,絕大多數中產階級人士會受損。當前,全球經濟金融政治格局空前全面深刻調整日益深入,以美國公然宣布中國和俄羅斯為其主要對手的「新冷戰」降臨,香港地產市場不排除再度硬着陸的可能,但那不是解決香港土地房屋問題的正常途徑。

  解決香港土地房屋問題的正常途徑,是在經濟形勢穩定條件下,採取一系列新政策措施,旨在解決三方面問題:一、明顯縮短土地開發、投入市場的時間;二、切斷私人房屋市場和公營房屋市場的聯繫,使後者回歸僅滿足低中家庭居住需求的初心;三、採取限購措施,確保香港居民(包括可以成為永久居民者)首次置業。

  毋須贅言,採取上述政策措施,需要轉變政策思維。限購,會與香港經濟必須保持高度開放和自由的觀念相左。對此,需要解釋,限購是抑制樓價過高的權宜之計,類似於1998年特區政府干預股市以維護香港金融體系。

  切斷私人房屋市場和公營房屋市場的聯繫,是基於對香港人口老化、居民收入預期和退休保障制度預期的綜合評估,未來30年,香港將有相當一部分居民難以在私人市場置業,也難以承擔同私人市場掛钩的居屋價格。

  在增加土地供應的各種辦法中,阻力最小的是在香港島以外填海造地。同時,必須簡化涉及土地開發的行政程序。官僚主義是良治大敵。政府以人為本,要有民心我心、切實提高施政效率的行動。

  香港土地房屋問題到了下大決心採取大動作的時候了!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