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林鄭晤企業家代表 看好大灣區前景 港破土地人才瓶頸可期

2018-05-05
来源:香港商報

昨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見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代表團。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莊海源報道:昨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見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代表團時表示,香港發展面臨土地和人才兩大瓶頸,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有利於香港突破這兩個局限,為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建美好家園,贏得更廣闊的空間。

  林鄭月娥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昨早在禮賓府會見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代表團20名企業家,就大灣區的發展建設進行一個半小時的對話。全國政協常委、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創會主席蔡冠深昨日引述林鄭月娥指出,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發展中有一定的優勢,但如何做出更多的承擔,如何才能更好地擁抱珠三角,實現互惠多贏,共同發展,則有賴於中央的支持統籌,粵港澳政府攜手并進,也有賴於粵港澳民間尤其是企業家們的共同努力。

  人才流通不暢窒礙創新

  參加會見的20位企業家代表分別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出建議。他們認為,由於粵港澳三地分屬不同的關稅區,港澳實行「一國兩制」,三地的領導層次都十分高,建議未來的大灣區統籌委員會應由國家領導人親自挂帥,方能有效統領中央有關部委和粵港澳三地,為大灣區發展制訂全域性、戰略性的決策,督導統籌大灣區戰略及機制的全面創新。許多代表亦提出人才流通不暢是窒礙香港創新科技以至金融創新的瓶頸。

參加會見的20位企業家代表分別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提出建議。

  蔡冠深指出,據統計,2016年的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已排在全球四大灣區的第2位,距離第1位的東京灣區只差1500億美元,預計粵港澳大灣區不出5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灣區。他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包含的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等11個城市,人均GDP超過20000美元,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和促進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的基地,綜合實力最強、創新能力最高,最有條件發展成為海上絲路經濟帶的核心樞紐。他又談到,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大障礙是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自由流通,并認為車流也應自由流通。

  加大灣區旅游文化投資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會長、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高迎欣建議,建設大灣區要從具體的小事做起,以提高大灣區內居民的認同感。廣東省工商聯主席蘇志剛認為大灣區將迎來旅游、文化和體育業的大爆炸,透露會全力加大在這方面的投資,不僅為灣區內外居民和游客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和享受,更可以透過文化旅游,加深香港澳門青少年對祖國的認同和了解。

  香港總商會主席吳天海、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郭振華均對許多在珠三角投資設廠的香港企業面臨土地期限的問題表示擔憂。他們指出,許多這類香港企業的土地使用權只有40年,其中許多都已經只剩下10來年,是否續租還是補地價,目前都不清晰,這令企業家相當困惑。香港律師會前會長林新強、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均建議要更好發揮香港專業人士作用,希望特區政府能更多地帶領專業界和企業家一起組團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以更好地為香港專業界開拓新的服務天地。

  專業界冀組團走進灣區

  同心俱樂部主席、深圳祥祺集團董事長陳紅天,香港中華廠商會會長吳宏斌,香港出入口商會會長張學修,信義(玻璃)董事局主席李賢義,東莞市工商聯主席莫浩棠,盤古集團總裁陳文輝,中信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斌,華大基因集團執行副總裁杜玉濤,新華匯富金融行政總裁蔡冠明,華訊方舟集團董事長吳光勝等都提出建議,并得到林鄭月娥的高度肯定和正面回應。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