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嘉在網誌撰文,強調「強制性儲蓄的良好本意」不容否定。
【香港商報网訊】強積金實行多年,一直有聲音質疑是否有必要。積金局主席黃友嘉昨日發表網誌,強調制度符合經濟學公平原則,在運作上較具持續性和高透明度,而且「強制性儲蓄的良好本意」不容否定。他形容這些「迫」出來的儲蓄,都記錄在各自成員的強積金戶口內用作退休儲備,同時亦是香港社會應付未來人口高齡化的重要資產。
屬多柱退休保障第二柱
網誌題為《為何要有「強迫金」?》。黃友嘉指出,留意到有聲音質疑強制性退休供款,實有「強迫金」之嫌,但他說,社會上部分人屬「月光族」,每月掙多少就會花費多少,惟有靠「迫」才能令他們正視退休問題:「強積金制度就是為打工仔儲錢,減少此刻的消費,為自己的退休保障打好根基,以及減輕未來社會對高齡人士的財政負擔。」
黃友嘉舉例,有一名工作10年的年輕人,由首次周年權益報表顯示帳戶內只有數千元,到今天已有接近30萬元的「強迫金」。
黃友嘉又說,「大部分國家或地區都有某種形式的退休保障制度,但沒有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方案」,形容本港強積金制度屬於世界銀行建議的「多根退休保障支柱模式」下的第二支柱,讓打工仔為自己「先儲未來錢」,一點一滴累積財富。
他強調,一切儲蓄成果屬於自己,不受他人投資決定影響,符合經濟學公平原則。財政運作持續性方面,他說每一名在職人士為日后退休生活儲蓄,不會將責任轉嫁下一代,而且計劃成員可全面知悉儲蓄投資在什麼基金或資產上,透明度高。
料2020年可達萬億港元
黃友嘉承認,強積金制度在不少地方有空間改進,「它的強制性儲蓄的良好本意卻不容否定」。
黃友嘉說,強積金的總資產在今年3月底累計達8567億港元,數目約相當於政府財政儲備的78%。根據積金局估算,至2020年強積金總資產可望達1萬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