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7

三萬英尺的高空飛行 除了牛肉面和雞肉飯還能吃什么?

2018-05-09
来源:鳳凰網旅遊

  “您好,請問要牛肉面還是雞肉飯?”乘坐飛機去旅行的你,是否也曾面臨過此類問句的“艱難抉擇”?飛機餐好像總是人們機上旅途吐槽的重點,但是有時候,高空飛行的用餐體驗也並非只有這兩種單一選擇,精明的旅行者知道怎樣挑選一家適合自己口味的航空公司,並在空中開啟一次饕餮盛宴。在飛機上如何享用一頓美味的飛機餐?它們的發展曆史又是怎樣?為了爭取更可口的餐食,航空公司付出的努力你都知道多少?又有哪些航班的高空美味值得期待?

  今天,就讓鳳凰網旅遊賞味帶領大家飛往三萬英尺的高空,探秘飛機餐的美味哲學。飛機很快就要起飛了,請您系好安全帶,收起座椅靠背和小桌板,空中客機的美味之旅即將開始。

  評測一次旅行是否完美,從你登機那一刻便已然開啟。要是細分飛行感受,會有空乘服務、飛機舒適程度、娛樂設施及內容,以及最重要的一點:飛機餐。尤其在國際長航線中,動輒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本就是一次對耐力、體力、心情的多重考驗,如果還要讓味蕾遭受“難以下咽”的困境,簡直是遭罪。

  實際上,飛機餐還時常成為人們初識一個目的地美食的名片,不同航線上供應的餐食往往能成為當地美食的縮影。通過定期更換的菜單,空乘人員在高空遞上一份地方風味特色或經典菜品,乘客在尚未落地前便能在飛機上窺出些地道美味的蛛絲馬跡。既然在空中享受一份美味的飛機餐如此重要,那么為何在多數航班上,依舊要面臨“牛肉面和雞肉飯”的選擇題呢?飛機餐的正確打開方式又是什么?

  飛機餐的發展史

  在如此現代化的今天,人們對於航空餐的吐槽不絕於耳,那么第一批在飛機上用餐的乘客,究竟經曆了怎樣的“味覺考驗”?其實,將時針回撥百年,你會驚訝地發現,上世紀的“飛客”們吃得比自己好多了。

  20世紀初,“出手闊綽”的乘客開始選擇航空出行,航空公司們便生出了讓人類在天上用餐的主意。1910年,在一架從倫敦飛往巴黎的飛機上,誕生了史上第一份機上配餐。因技術限制,這道空中午餐是不需加熱的冷食,每份售價3先令。九年之後,依舊是英法航線上的航班,僅有的幾名乘客在顛簸的機艙裏“享用”了一份上層人士鍾愛的英式下午茶。雖然最早出現的航餐均是談不上美味的冰冷的食物,但已經稱得上奢華服務了。

  飛機餐

  1936年,美國聯合航空在飛機上增設了擁有加熱設備的廚房,並且配備專業的廚師為機上的貴賓們現場烹制美味。有意思的是,彼時飛機的氣密性還不足以解決海拔對溫度的影響問題,每到餐食供應的時間,飛行員必須下降飛行高度,盡可能減少艙內溫度對熱餐供應的幹擾。

  為了讓富人們在天上吃一口飯居然如此大費周折,聽起來猶如天方夜譚,但在當時確實如此。進入50年代,乘坐飛機日漸流行,航空餐也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增壓艙的出現、餐食質量的提高、用餐配置的考究,飛機餐成了名符其實的奢侈品。1958年,美國泛美航空的一則廣告便大力推廣這一高級的空中服務:“高級廚師為您親手制作的精美餐品,讓您在旅途中獲得高級餐廳的享受,飛行從此與眾不同。”

  上個世紀50年代,在飛機上用餐的“貴賓”

  至於國內航班早期的飛機餐,其品質也與國際一樣可圈可點的。因為在中國民航發展的初期,乘坐飛機的乘客身份和級別都不一般,人數也很少,因此將廚師請上飛機進行現場烹飪不成問題。彼時的國泰航空,甚至能把龍蝦、魚翅等生鮮拿去機上烤制,有的航班還會供應茅台。

  後來,飛機成了尋常百姓的出行選擇,經濟艙的乘客洶湧而至,現場服務的廚師自然成為“不可能選項”。面對乘客驟增的情況,想要在規定的用餐時間內供應熱食,空乘不得不把餐盒高高疊起,在空間有限的烤箱裏一鍵加熱。為了避免中間的餐食加熱不完全,有時只能延長烹飪時間,犧牲食物的最佳食用口感。諸如此類的妥協,在飛機餐的供應上隨處可見。近年來,航空系統一直在努力攻克當前的美味困境,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重新擁有“私廚定制”的空中服務。

  乘客驟增後,飛機餐逐漸簡化

  後廚工廠曆險記

  實際上,為了做出好吃的航空餐,負責制作餐食的公司確實做出了很多努力,一份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盒飯”,在飛上三萬英尺之前都經曆了非同一般的烹制過程。今天,就跟著我們一同走進制作飛機餐的後廚,開啟一次奇幻的味覺冒險吧。

  新加坡航空- Gate Gourmet

  在網飛紀錄片《Mega Food》中,曾跟蹤拍攝了新加坡航空機上餐飲供應的“秘密”。根據其統計數據,作為第一家引入飛行娛樂和就餐選擇的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每天大約要供應五萬份航餐。在該公司的A380航班上,乘客甚至有超過50種的套餐選擇,更為神奇的是,機上提供的航餐不會事先冷凍,基本上都是現做的。

  新加坡航空

  出於對配餐出品的好奇,節目組來到了與新加坡航空公司合作的獨立航空餐飲企業Gate Gourmet,在區域行政總廚Oliver Fischer的帶領下,親曆一次配餐生產的全過程。

  飛機餐制作

  考慮到食用地點的特殊性,飛機餐必須遵守嚴格的衛生標准,配料也不能散發奇怪的氣味。同時,為了保證備好的食物可再加熱,飛機餐食不能完全做熟,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比如在魚類選擇上,航空公司會用脂肪更多的魚類代替鮮嫩的魚肉,即便重新加熱也不會喪失口感。

  飛機餐制作

  制作飛機餐的後廚每天會配備30名員工為一架航班提供服務。按滿艙計算,廚房需要在五個小時內准備1500份配餐,包括西餐、亞洲菜和特別餐,每類餐食都有獨立的廚師團隊和菜譜。

  根據線路的不同,航空公司每一、兩個月會輪換一次配餐單。因此總廚們每隔幾個月就要研發新的菜單選項。Fischer在紀錄片中表示,根據目的地研發制作一道民族風味的美味,是配餐工廠裏生產的最複雜的餐食,他說:“你需要充分了解各種文化,同時也對食材的成分有著嚴格限定。”

  飛機餐制作

  在高空環境下,人類的味蕾感受會發生變化,低氣壓會降低我們品嘗鹹味和甜味食品的能力。此外,對食物進行重新加熱也會改變其最初的味道。用於研發菜單的廚房會使用一種航空對流烤箱來模擬飛機環境,不過,它無法模擬出機上的低氣壓,廚房會通過對食物進行反複試驗來進行補償。在這樣的情況下試菜,才能知道如何調整餐料配比。

  飛機餐制作

  在專業的冷藏車間裏,准備好的食物必須在四個小時之內降溫到10攝氏度以下,以免滋生細菌。如果冷卻的時間超過了四個小時,這批航餐就會被扔掉,然後重新制作。

  飛機餐制作

  當所有的食物准備過程結束後,航食工廠還有許多其他工作需要完成。在飛機餐“裝盤處”,分配組在15.5攝氏度以下的房間裏負責調整航餐份量,以確保每位乘客分到的航餐都是一模一樣的。

  飛機餐制作

  等量的分配既是防止乘客因發現與鄰座餐食有差別後引發矛盾,更重要的,還是考慮到航班對限重的嚴格要求,平均一趟航班就要供應1500份航餐,錙銖必較可以節省成本。因此,就連食物包裝也有標准:在經濟艙,航餐是包在錫箔紙中的,加熱後直接供應給乘客。在商務艙和頭等艙,航餐按照醬料和其他部分分開包裝,由空乘分別加熱,再放到盤子裏,按照標號提供給對應的乘客。

  飛機餐制作

  餐食之外,機上配備的餐具也由工廠負責,比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每天發送的餐具就多達70000份。為了清洗這些刀、叉和勺子,工廠會用一種特殊的餐具清洗機,以礦物和水混合成分來代替洗滌劑,可以將餐具清洗得光亮可鑒。工人們流水作業,分類整理杯子、盤子和刀叉餐具。另一條流水線負責打包為下一架航班准備的幹淨餐具。

  馬來西亞航空- Brahim's SATS

  在馬來西亞航空由吉隆坡飛往北京的MH360航班上,“羊肉還是雞肉”的詢問與選擇依然發生著,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空中小姐推著的配餐車中,盛放的不是打包好的盒飯,而是一盤盤香氣撲鼻的肉串,在淋上濃稠香甜沙爹醬之後,馬來西亞正宗的傳統小吃“沙爹”,就成了商務艙乘客晚餐菜單中的第一道前菜。

  沙爹

  鮮嫩的沙爹來自馬來西亞航空的合作夥伴Brahim’s SATS,純手工炭火烤制的肉串每天超過一萬支,仿佛剛剛從烤架上取下來就被送到了飛機上。

  飛機餐制作

  Brahim’s SATS這家配餐公司總部設立在吉隆坡機場,為包括日本航空、大韓航空等數十家“以挑剔著稱”的航空公司從吉隆坡起飛的航班配置各艙位的餐食。在龐大的中央廚房中,冷餐廚房和熱餐廚房完全分開,廚房之間的溫度截然不同,雖然廚師們都穿戴著齊備的工作服,卻體驗著冰與火的不同之歌。無論如何,這些涼熱菜品都會在烹飪完成後進入大得誇張的快凍冷庫,在12小時內被送入飛機再次加工,以保證新鮮度和配餐效率。

  除此之外,印度廚房、馬來西亞廚房、中國廚房、日本廚房等區域分隔明顯,以滿足不同國家乘客的口味需求。印度廚房中的大鍋裏熬著濃濃的咖喱,日本廚房則是一貫的“性冷淡風”,不同的餐種分別由來自不同地區的大廚負責。

  飛機餐

  當然,在這些國際化的口味之外,乘客也能嘗到配著嫩黃咖喱的馬來西亞烤雞和本土風味濃湯,以此填補自己對漸行漸遠的馬來西亞的最後眷戀。

  旅行達人的飛行菜單

  經曆了飛機餐後廚的曆險,讓我們一同看看究竟有哪些航空公司的美味,撬動了滿世界飛行的旅行達人們“挑剔的味蕾”。

  獨臂老宋

  卡塔爾航空,有一次從北京飛往布拉格的商務艙裏,獲得的餐飲體驗讓人不得不感慨,卡塔爾航空無愧於來自土豪石油國,出手不凡。

  豐盛的精美餐飲即點即送,中西式風味菜肴和阿拉伯薄餅、煙熏三文魚、乳酪、咖啡,巧克力、冰激淩,尤其是機上精選的世界各地的香檳和葡萄酒品種相當豐富,選擇眾多。

  卡塔爾航空飛機餐

  阿Sam

  日本航空和國泰港龍航空。日本航空都是以季節菜肴來烹飪,有一次從紐約回來的航班上吃到了燒鳥和拉面,還有整套的懷石料理,無論經濟艙還是商務艙的出品都非常不錯,酒水也很豐富。

  港龍航空

  國泰港龍航空非常適合中國胃,港龍在北京或者上海出發的商務艙一直和很多五星酒店或者知名餐廳來合作,冬天的時候我還在飛機上吃過煲仔飯!國泰長途航班除了當地菜肴還能夠吃到雲吞面。

  港龍航空

  FATIII

  這個問題其實深究起來並不簡單,一般來說,航司的配餐與出發地配餐公司有關,當然自己的基地通常餐食會好一些。比如很多人推薦的國泰航空,主要從香港出發,配餐味道非常好。

  今天想推薦海南航空的國際長航線,餐食部分絕對是海航機上服務的亮點。海航國際長航線餐食均與國內知名酒店大廚攜手合作,機上擔任廚師的乘務員受過專門培訓,能在客艙有限的條件下將食物完美加熱與擺盤,確保口感與賣相。這趟航班上,可以看到親和的乘務員穿上專業廚師服,給旅客在機上用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這個細節海航做得不錯。

  海南航空的國際長航線

  長途飛行的航程通常會提供兩個正餐,有中式、西式可以選擇。發完第一餐後乘務員精心布置的小吧台會提供多種小吃與飲品,擺放的位置也是挺講究的。

  海南航空的國際長航線

  背包客小鵬

  要說最滿意的航空餐,當然是全日空航空。飛機上也能吃到壽司、蕎麥面、小菜、甜品、天婦羅……按照日本人的說法,每天要吃十七種不同食材,我看這一頓就都解決了。

  全日空航空

  長腿叔叔

  好吃的航空公司太多了,但比較出乎意料的要算俄羅斯航空。俄航的餐食也像這個民族的性格一樣,不拘一格。比如咖喱雞肉飯,咖喱雞肉做得非常地道,咖喱味超級濃鬱。食材吃得出真材實料,量足味道好,遠超預期。

  俄羅斯航空

  寒江

  國泰航空和維珍航空的飛機餐最有亮點,也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兩家。首先兩家航司的商務艙和頭等艙絕非簡單地將餐具質量提升。

  國泰航空

  國泰餐食都與知名餐廳合作,餐飲配料、烹飪手法經由名廚指點,味道的確很不一樣;維珍的餐飲也同樣經過了精心設計,還會周到地考慮到中西方餐飲文化的差異,選擇十分充分。

  維珍航空

  行者老胡

  亞洲航空吧。之前去馬來西亞,在亞航飛機上吃了兩餐飯,第一餐吃了亞航最早出名的馬來式椰漿飯,第二次提前在亞航官網Santan菜單上做了預定。

  這裏有個小提示,亞航的機票便宜,但是飛機餐會收費,如果提前在網上點餐會便宜約30%,要是費用在17元以上還有八折優惠,並且提供優先派餐服務。這一次選擇試吃全素豆腐香料飯菜,體驗過程中發現,除了正餐還有前菜與甜點,強烈推薦椰糖松糕。

  亞洲航空

  一柄鏽劍

  最滿意的是新加坡航空,新航飛機餐由全球著名美食城市的名廚設計,除了餐食特別美味外,商務艙的餐具都是由紀梵希專門設計的精致骨瓷和水晶器皿,搭配講究的擺盤,享受美味的同時,視覺上也是一種享受啊。

  新加坡航空

  喻添舊

  最滿意的當然是國泰航空的商務艙,他們好像把整個香港能找到的美食都搬上了飛機,在腸粉、雲吞面和海鮮粥之間做出選擇太困難了。此外韓亞航空和釜山航空的飛機餐也曾給我帶來過出乎意料的地道本土餐食體驗。韓亞航空的餐食一直都很不錯,豐富度和可口性都讓人滿意,商務艙還會提供鮮嫩多汁的美味烤鰻魚。

  韓亞航空

  韓國曾推出過一個“食物原產地”計劃,國家鼓勵人們只吃當地出產的農產品,在乘坐釜山航空時,即使是經濟艙,也能吃得到韓國本土出產的最好食材,例如打上了“產地標簽”的來自江原道的山薊菜。

  釜山航空

  許玥

  對於交通工具睡眠愛好者來說,有些飛機餐食是值得專門起床吃的。最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國泰航空和達美航空的餐食。

  先說國泰航空,從香港出發的話可以先在休息室飽餐一頓(如果你只是在香港轉機,沒法好好享受香港本地美食的話,就知道這有多打動人了),感受國泰的“主場優勢”。“風味坊”裏有地道香港風味的雲吞面、魚蛋粉和港式點心,還能品嘗港式擔擔面、生煎包、燒賣等等。

  國泰航空休息室的餐食

  國泰的頭等艙餐食時常會與米其林餐廳共同研發,食材與烹飪手法都令人比較放心,推薦海鮮和早餐粥,十分新鮮爽口。當然,為每位乘客都准備了的哈根達斯絕對是他們飛機上的網紅了。

  國泰航空

  對於“交通工具睡眠體質者”,達美航空的餐食也屬於值得被叫醒去品嘗的。根據出發地點不同,航空公司特意請來不同地區的名廚設計餐食,比如卡羅來納州黃金大米和粗玉米粉、地方熟食和豬肉、山鱒魚,還有符合中國人口味的面食等等。飛機上還准備了全球21位女性調酒大師之一的Andrea Robinson精選的葡萄酒,以及法國灰雁伏特加、傑克丹尼單桶精選、Woodford Reserve波本威士忌和精釀啤酒等等。

  達美航空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